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2-05-06 黄昏渡口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2-05-15浏览次数:41

 

黄昏渡口 第四期

 

【吟诵风雅】

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人。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曾以门荫入仕。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从诗的整体来看,这首诗最终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君子如故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代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

本段选自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

流苏只是不理他,他一路陪着小心,低声下气,说说笑笑,她到了旅馆里,面色方才和缓下来,两人也就各自归房安置。流苏自己忖量着,原来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的。她倒也赞成,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

第二天早晨,她听徐太太屋里鸦雀无声,知道她一定起来得很晚。徐太太仿佛说过的,这里的规矩,早餐叫到屋里来吃,另外要付费,还要给小账,因此流苏决定替人家节省一点,到食堂里去吃。她梳洗完了,刚跨出房门,一个候守在外面的仆欧,看见了她,便去敲范柳原的门。柳原立刻走了出来,笑道:一块儿吃早饭去。一面走,他一面问道:徐先生徐太太还没升帐?流苏笑道:昨儿他们玩得太累了罢!我没听见他们回来,想必一定是近天亮。他们在餐室外面的走廊上拣了个桌子坐下。石阑干外生着高大的棕榈树,那丝丝缕缕披散着的叶子在太阳光里微微发抖,像光亮的喷泉。树底下也有喷水池子,可没有那么伟丽。柳原问道:徐太太他们今天打算怎么玩?流苏道:听说是要找房子去。柳原道:他们找他们的房子,我们玩我们的。你喜欢到海滩上去还是到城里去看看?流苏前一天下午已经用望远镜看了看附近的海滩,红男绿女,果然热闹非凡,只是行动太自由了一点,她不免略具戒心,因此便提议进城去。他们赶上了一辆旅馆里特备的公共汽车,到了市中心区。

柳原带她到大中华去吃饭。流苏一听,仆欧们是说上海话的,四座也是乡音盈耳,不觉诧异道:这是上海馆子?柳原笑道:你不想家么?流苏笑道:可是……专诚到香港来吃上海菜,总似乎有点傻。柳原道: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欢做各种的傻事。甚至于乘着电车兜圈子,看一张看过了两次的电影……流苏道:因为你被我传染上了傻气,是不是?柳原笑道:你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吃完了饭,柳原举起玻璃杯来将里面剩下的茶一饮而尽,高高的擎着那玻璃杯,只管向里看着。流苏道:有什么可看的,也让我看看。柳原道:你迎着亮瞧瞧,里头的景致使我想起马来的森林。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绿色的茶叶黏在玻璃上,横斜有致,迎着光,看上去像一棵生生的芭蕉。底下堆积着的茶叶,蟠结错杂,就像没膝的蔓草和蓬蒿。流苏凑在上面看,柳原就探身来指点着。隔着那绿阴阴的玻璃杯,流苏忽然觉得他的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的瞅着她,她放下了杯子,笑了。柳原道:我陪你到马来亚去。流苏道:做什么?柳原道:回到自然。他转念一想,又道:只是一件,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像你不穿着旗袍。流苏连忙沉下脸来道:少胡说。柳原道:我这是正经话。我第一次看见你,就觉得你不应当光着膀子穿这种时髦的长背心,不过你也不应当穿西装。满洲的旗袍,也许倒合适一点,可是线条又太硬。流苏道:总之,人长得难看,怎么打扮着也不顺眼!柳原笑道:别又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看上去不像这世界上的人。你有许多小动作,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很像唱京戏。流苏抬起了眉毛,冷笑道:唱戏,我一个人也唱不成呀!我何尝爱做作──这也是逼上梁山。人家跟我耍心眼儿,我不跟人家耍心眼儿,人家还拿我当傻子呢,准得找着我欺侮!柳原听了这话,倒有点黯然,他举起了空杯,试着喝了一口,又放下了,叹道:是的,都怪我。我装惯了假,也是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只有对你,我说过句把真话,你听不出来。流苏道: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柳原道:是的,都怪我。可是我的确为你费了不少的心机。在上海第一次遇见你,我想着,离开了你家里那些人,你也许会自然一点。好容易盼着你到了香港……现在,我又想把你带到马来亚,到原始人的森林里去……他笑他自己,声音又哑又涩,不等笑完他就喊仆欧拿账单来。他们付了账出来,他已经恢复原状,又开始他的上等的情调──顶文雅的一种。

 

寻经问典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这一典故最早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及弟弟姬曰、姬奭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
  后来,武王就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这便是爱屋及乌这一典故的来源。

 

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释义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三国时,据有江东六郡的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依靠姐夫生活,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吕蒙不以为然他说: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开导说:我的军务比你们要繁忙多了。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是没有读过《周易》。掌管军政以来,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希望你们不要借故推托,不愿读书。孙权的开导使吕蒙很受教育。从此他抓紧时间大量读书,很快大大超过一般儒生读过的书。

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将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鲁肃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不由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吕蒙笑笑:离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应为什么如此迟钝呢?接着,吕蒙透彻地分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还秘密地为鲁肃提供了三条对策。鲁肃非常重视这些对策,从不泄露出去。

后来,孙权赞扬吕蒙等人说: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自强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放下架子,认真学习,轻视财富,看重节义。这种行为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这便是吴下阿蒙这一典故的来源。

 

【小酌诗情】

绿树阴浓夏日长

太阳比春日里烧的更旺了,烤得地面掀起阵阵热浪。热浪不断向上蒸腾翻滚,蒸得道路旁的梧桐树墨绿的叶子倦怠地翻飞。翻飞的墨绿大手又惊了枝干上鸣叫着的蝉。惊了的蝉快速抖动着它的薄翼,忽地穿过这盛夏,去到了另一棵梧桐树的枝干上。

我呆呆地看了看蝉,又看了看绵延到小路尽头的重重树荫,最后抬手遮了遮刺穿浓密树叶照到我头顶上来的一束炽热。太久没出来。原来,已经是夏天了啊!

我想起了以前经历过的盛夏。

小时候的太阳也像现在这般炽热,照得万物疲懒。特别是正午的时候,光照在身上痛的像是针在扎。所以,人们总是会选择在屋子里睡觉来度过这段炎热时光。而作为小孩子的我却不然。我总是趁着家里大人睡着了,跑出去和伙伴们一同去林子里玩。

在小时候的我看来,那一大片树林简直是炎炎夏日里最惬意的所在。浓密的树叶把毒辣辣的阳光层层阻挡在外,还在地面上投下清凉的影。我拿着刚买的冰棍走进林子里,宛如走进了天然的凉棚。手里的冰棍为我的内里降温,林子里的凉风为我的表面降温。我与伙伴们靠在树上慢慢舔舐着手里的冰棍,吃完冰棍,有一个人拿出了自己刚缝好的沙包。一场扔沙包的游戏就此开始。

夏日的傍晚,林子里就更热闹了。已变成橙红色的太阳像乒乓球一样在地平线上漂浮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隐没下去。这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却是要出没了。他们三两成群,提着桶,拿着杆。路上遇见熟人问候,便回道:“吃过饭啦,抓知了去。”说着便朝林子里走去。路上或能捉到几只刚刚挠破土,又转战到树根处奋力攀爬的知了。悠悠走到林子深处,必能见到几位担得起“抓知了能手”这一称号的熟人,他们的桶里早已有了百八十个“知了俘虏”。

捉知了的时间过得极快,等到知了装了大半桶时,大部分人就该回去了。闷热在人们出去捉知了的时光里慢慢地消散了,所以回到家时并不觉得热,反倒有一丝晚风送来的清凉。夏日的夜晚就这样在一声声的蝉鸣里度过了。

少年时候的我到了夏天也不再去那片林子了。我早已变得行色匆匆。但当在学校里顶着烈日匆忙奔走的时候,我还是会时常想起那片阴凉的树荫。于是,我会在空闲的时候走进学校主路旁的那一道树荫之中。后来,不只是空闲时间,只要一出去我就会走在那一道树荫之中。我在那道树荫里从教学楼走到餐厅,再从餐厅走回宿舍。一道树荫的阴凉自然比不过林子里遮天蔽日的阴凉,但也足够用来弥补一个少年的缺憾。那一道树荫陪伴了我的三个夏日,也抚慰了我因炎热而烦躁的心。它让我知道了,夏日很长,幸而有树荫可以乘凉。

现在,我站在树荫里,看着这道路两旁梧桐树投下来的重重叶影,心里不知为何生出一股重逢的喜悦。喜悦过后还禁不住庆幸,真好,夏天才刚刚来到。这一次不会再匆匆略过了,我可以在这树荫里走很久……

 

 

播音主持:吕咸杰 拱乙洛 孙玉颖 李泽宇

责任编辑:任信清

实习编辑:付慧慧 杨钰洋

责任审核:孟祥敏 刘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