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2-04-16 黄昏渡口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2-04-17浏览次数:29

 

黄昏渡口 第二期

 

【吟诵风雅】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人。公元796年登第。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君子如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鲁迅的文学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本段选自鲁迅小说《故乡》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要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寻经问典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这一典故最早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这便是望梅止渴这一典故的来源。

 

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这便是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来源。

 

【小酌诗情】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可有人在家?”青年轻轻扣了扣小院的柴门。

清明前后,春色正好,他来到这南门外游乐,走了多时,又饮了些酒,已然有些口渴疲累。

他见无人应答,正欲抬手再敲,只见一位曼妙少女从柴门缝里探出头来。

见是青年,少女略带羞怯地问道:“敢问公子是何人?”

青年拱手欠身答道:“我名唤崔护。今日一人来此春游,酒后干渴,途径此处,可否向姑娘讨口水喝?”

少女听罢,便邀青年入门小坐,给他端了一杯水。

青年喝了两口,看这园中景色甚是美丽,便不住地观赏起来。

园内花木丛生,蝶飞蜂舞,一片春意融融的光景。园中的几棵桃树更是点缀红粉,可爱非常。

他正颇为沉醉地欣赏着桃花灼灼,目光一转,就看到了正倚在树上远远瞧着他的少女。

青年许是被春风吹得有了几分醉意,他觉得少女那粉嫩娇艳的面庞比那桃花竟还要美上几分。真可谓是,桃花输人面。

他淡淡一笑便对倚在桃树上的少女说道:“姑娘,这桃花我看了许久,竟越发觉得桃花的美还不及姑娘十之一二。”

少女听他如此调笑,却是红了面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两人相视许久,都不曾言语。青年笑意更深,端起水杯一口饮尽,随后便笑着离去了。

只留下少女一人,独倚桃树下,呆呆地望着青年离去的方向,竟不知桃花已被风摇落了满身。

青年回去之后,始终无法忘却那曾与他共赏满树桃花的少女。他终日相思,但碍于世事无常,终是没再去寻。

一年之后,又是清明。青年实在无法忍受对姑娘的思念之情,便再次造访。

这次却是不巧,园中没人。青年见园中桃花依旧,又正逢春风拂拂,撩着桃花轻摇慢展。他忽有感怀,便在柴门上题下一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日后,青年又去寻那位姑娘。他走到了柴门前,鼓起勇气扣响了门。可是,前来开门的却是一位老翁。

他向老翁说明了来意,并向老翁询问姑娘的去向。

谁料到,老翁听完便痛哭流涕。

原来,这老翁是姑娘的父亲。他说道,一年前青年离去后,姑娘便郁郁寡欢。到了成亲的年纪也迟迟不嫁,道是要寻一可靠君子寄托终身。那天老翁陪姑娘出去散心,回来后就看到门上的题字。姑娘读完题字后十分悲痛,几日后便忧郁卧床。

青年听后,心情很是哀痛,就请求老翁让自己进去看望。

他进了屋后,只见姑娘躺在床上,双眸紧闭。他将姑娘抱进怀里,轻声祷告:“我来寻你了,我就在这里,你快好起来吧。”

没想到,不一会儿姑娘便睁开了眼,恢复如初。

老翁大喜,随即便将姑娘许配给了青年。

此时,屋外桃花开得正盛,阵阵暖风拂过,花瓣片片飘落,飘进了屋里,也飘进了心里。

 

 

播音主持:张祥龙 孙玉颖 拱乙洛

责任编辑:任信清

实习编辑:付慧慧 杨钰洋

责任审核:王若冰 刘桓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