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如歌第三期
一、阳春三月桃花酥
中国石油大学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开馆。开馆仪式以赓续家国情怀、弘扬石大文化为主题,以“合育一棵树、同唱一首歌、开启一扇门、共叙一段情”为主要环节,旨在广泛宣传学校艰辛的发展历程,凝聚师生建设“双一流”的精神力量。校史馆建筑面积为3490平方米,由前厅、序厅、艺术馆等部分组成,集中展现了学校68年来与共和国发展共命运。校史馆所采用的现代化展示形式同样作为一大亮点,立体多元地重现了学校办学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重要场景。
四个办学时期的校友代表共同分别承载“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石大精神的接力棒传递给学生代表,希望青年学子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传承和发扬石大精神。学生代表为四位校友代表赠送素描画以示尊敬与祝福,并集体朗诵《怀抱初心,朝着梦的方向飞扬》,立志追逐先辈足迹,弘扬优秀石大精神。
在热烈的掌声和激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代表们共同按动按钮,开启校史馆大门。与会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校史馆,参观过程中,校友们一同回忆学校建设发展历史,共叙母校情谊,其中部分展品更是引发校友们阵阵感叹。
二、盛夏白瓷梅子汤
黄旭华
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然而,这位总是面带微笑客家汉子,也是一位铁骨豪杰。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遭难他未能照顾、舍小家顾大家,终以其铸就的国之重器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敬佩。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到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熟知,亲友们才得知原委。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亲,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
黄旭华被称为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他头发花白、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思路清晰。浓浓的潮汕口音,把我们带回九十多年前的南粤大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为祖国做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核潜艇,一旦结缘就是一生。没条件创造条件,搞科研不等不靠。爱岗敬业,以身试险开先例。传道育人当好“场外指导”。黄旭华寄语青年一代,高精尖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他希望年轻人勤于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金秋冰糖蘸雪梨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
苏州大学美丽的校园不得不提,苏州大学本部的建筑和绿化都很有风格,定时响起的钟楼,大片的情人坡和情人坪,满校的桂树,极有风味的绿窗和爬山虎,这里简直不能细数。某位校友曾这样说过,刚入学的时候我一个可爱的舍友晚上都睡不着,忍不住去逛本部,因为太漂亮了,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可以在这么美的校园里生活四年。而且我们一个人慢慢走都感到如此美好了,估计苏州大学情侣在本部散步一定会有更加美妙的体验。苏州大学有十分浓厚的学习氛围。不论是平时日常的接触还是各种校媒的报道,都有很多学霸,请教问题或者搜集资料都蛮容易。只要有心,就能大家一起约自习约早读。
苏州大学于2013年开始举办苏州大学校园马拉松活动,该活动由苏州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多个职能部门承办,旨在通过高校马拉松赛的开展,吸引并带动更多师生、校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第四届苏州大学校园马拉松开赛,增设有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评选中国区“名城名校”路跑挑战赛,首次面向苏州市民开放,苏大在校师生、校友、嘉宾、友好院校代表、苏州市民等共四千余人参赛,人数创下开办来的新高。本届校园马拉松还设有摄影大赛、涂鸦大赛、萌娃表情包大赛和网红主播大比拼等衍生比赛,让选手充分体验“我跑步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苏州大学全民参与理念。
四、清冬火锅奶茶串串香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上映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制作团队阵容强大,彰显了国家话剧院的实力。《直播开国大典》带着浓厚的装置技术和先进的数字技术,在主旋律题材中融入谍战、爱情等商业元素,让戏剧更具哲理性、观赏性与艺术性。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演员带着腰伤去医院打着“封闭”坚持排演,钻研演技。年轻演员更是每日练嗓,纠正咬字发音,找到了播音员的状态与工作热情。2019年,导演率领编剧团队开始筹备,剧组与党史专家、播音专家反复沟通,大胆选取历史原型人物,希望能从广播的专业角度,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谱写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与国内戏剧舞台上传统的横向“黑匣子”不同,该剧采取罕见的纵向狭长形舞台,从视觉上拉长景深结合多媒体即时摄影技术,利用舞台空间结构上的几何变化和道具的快速变更,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北京冬奥专用艺术字体正式亮相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艺术字体正式亮相并投入使用。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会徽、吉祥物等奥运元素都发挥着重要的品牌传播作用。其中,冬奥专用艺术字体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推动奥运形象景观设计的重要视觉元素。国内专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联合致函北京冬奥组委,商请为北京冬奥会设计开发一套专业字体,并无偿提供给北京冬奥组委使用。随后,设计团队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按照从“临写到设计”的字体设计方法开展字体设计,并分别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指导西文字体设计。2021年5月,在文字研究专家、书法界名家的指导下,设计团队进一步提升了冬奥艺术字体的书法艺术内涵,逐步完善形成了冬奥专用艺术字体。
这套冬奥专用艺术字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书法,融合了魏碑与行书的字形与笔画结构特点,同时结合了会徽和赛会印鉴的图形特征,既体现中国文化特质,又展现现代审美、运动、科技等内涵,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汉字魅力,把中国文化通过视觉的形式充分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未来,冬奥专用艺术字体被展示在口号、标题、宣传语等奥运元素中,广泛应用于城市及大型活动中,并在赛后成为重要的冬奥文化遗产。
播音主持:王振康 刘金龙 刘 婷
责任编辑:张梦瑶
责任审核:吕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