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1-06-02 橙红流年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52

 

 

橙红流年第十二期

 

一、今日远方

“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湖南站启动

近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湖南站启动仪式在长沙许光达故居举行。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湘表示,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并称赞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他指出,我们要不忘总书记的嘱托,把湖南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建党100年来湖南省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引导人们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他寄语采访团,要把新闻写在广阔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用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广泛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创作出一批群众满意、传播广泛的融媒体产品,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力。

长沙市委常委沈裕谋在致辞中指出,长沙县是红色热土、英雄之地,近代以来先后涌现出黄兴、杨开慧、缪伯英、陈树湘、田汉、徐特立、许光达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秉承初心,赓续奋进。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深入湖湘大地,走进长沙县实地探访,用务实的脚力、明亮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深厚的笔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发展声音,为我们忠实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伟力。

吴庆才在发言中指出,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湖南在党的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追寻红色记忆,宣传湖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效,是网络媒体人的职责与使命,我们将携手各媒体同仁,践行“四力”,用优秀的网络新媒体产品,全景展现湖南革命老区的红色印记与多彩巨变,让老区故事在海内外火“出圈”。

接下来,采访团会深入一线,通过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讲述好、传播好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故事。

 

二、眼盛星河

葛均波,保留一分天真,那是创新的动力

又一位苍生大医,昨天载入沉甸甸的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名册。这一次,是世界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创下心脏病领域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他在国际上首创“逆向导丝技术”,攻克了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他带领团队十多年不辍钻研,研制出的国内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于去年获批上市;他发起医生创新俱乐部,集结全国创新力量,为中国医疗注入更多“硬核实力”。

葛均波的左臂一直有些弯,那是他小时候骨折未能得到及时妥善医治而留下的后遗症。自此之后,他立志要做名好医生,“要治别人治不好的病”。

1979年考入山东省青岛医学院,葛均波一路刻苦求学,从山东医科大学到上海医科大学,再到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取得累累学术成果。1995年,他已成为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明确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然而,作为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常见高危因素,多发于年轻人的心肌桥,传统手段检出率不足2.5%,如此高的漏诊率,极易导致猝死。

1993年,葛均波尝试用超声探头看清血管壁内的情况。无意间,他发现,所有被诊断为心肌桥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上都有半个“月亮”——这就是后来成为心肌桥诊断金标准的“半月现象”,又被国际学界称为“葛氏现象”。这一发现使心肌桥的检出率提高到95%以上。

沿着这一脉络,葛均波还发现了心肌桥的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存在“指尖现象”,由此修正了传统用药方法。此后,他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易损斑块的IVUS影像学量化标准,从而能够对高危心脏病患者发出早期预警。

为了“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葛均波一次次挑战心血管疾病的“禁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有待攻克的“最后堡垒”。2005年,葛均波首创“逆向导丝技术”,由此开启了冠脉CTO的逆向开通治疗时代,目前该技术已成为CTO治疗的三大常规术式之一。

我国心脏二尖瓣反流患者多达千万,约30%患者因年老体弱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葛均波打破外科手术禁区,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二尖瓣夹合术”,改进术式和微创器械后,“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手术时间从原先的3个多小时缩至30分钟。他也因此获2019年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终身成就奖。

此外,葛均波还倡立“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目前全国累计建设胸痛中心4666家,国家胸痛救治网络初具规模。

1999年,就在德国事业发展春风得意之时,葛均波毅然决定回到上海,为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而努力。

当时,国内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正飞速发展,手术量以每年20%30%的幅度递增。然而,当时价格昂贵的国外支架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

熟悉葛均波的人知道,他喜欢武侠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笔下的萧峰,“因为他有着一颗侠义之心”。他决心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让国内患者花更少的钱,用上更好的医疗器械,“患者的利益永远是医生最大的追求”。

葛均波在治疗中发现,当时广泛应用的药物支架使用的是非降解材料涂层。支架植入人体后,当涂层老化,就容易引起慢性炎症,导致晚期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在找材料、创新药物涂层技术上。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和失败,最终,葛均波团队于2005年研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并在临床上普及使用——这种支架大大减少了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价格也从4万元降到1万多元。

“这不仅意味着每年为患者和国家省下数十亿元医疗费用,还可缩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疗程,减少病人出血风险。”葛均波的第一位博士生、现任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的钱菊英教授介绍,目前该支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印度等十余个国家或地区。

经过15年探索,葛均波团队于2013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植入体内三至五年,即可完全降解吸收。2020年,该支架通过国家审批顺利上市,这标志着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完成了“第四次革命”。

“保留一分天真,那是创新的动力。”葛均波说,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不等于所有理论、技术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观点保持一种天真的心态,不受传统理论束缚,不断提出质疑,才有创新的动力。

而且,他认为,一个人做不完所有手术,唯有提高医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才是最终惠及病患的可行之路。因此,葛均波不断搭建医生创新平台,激活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创新潜能,带动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进步。

在攻克医学难题时,葛均波总会提出一系列基础研究问题和医疗器械研制课题。“要通过协同创新去解决医学领域的技术难题。”2015年,在他的牵头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成立,吸引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活力的中青年医生参加。

2020年,葛均波率先在中山医院心内科设立 “首席创新官”。CIO征求每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然后寻求解决办法,协助申请专利促进转化。他希望,通过创新为医学带来更大发展潜力,为患者解除更多病痛。

 

三、蔷薇细嗅

今日聚焦: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20175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就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校先后与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7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有实质合作的世界五百强高校占比超过60%。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2019年又新增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挪威共建4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会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办成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四、青春不贩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这Young打开

近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青春中国Young”为主题,旨在引领广大青年牢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展现中国青年之青春风采。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姜宝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的举办,既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要从高举思想旗帜、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勇于承担重任四个方面来做好大学生网络评论工作,引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届大赛吸引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支持。在协办方面,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在去年24家基础上,又有新增。随着大赛的持续推进,陆续将有更多的央媒、省媒加入协办队伍。

高校参赛方面,除定向邀约上届百余所高校继续参加之外,大赛的“朋友圈”新加入了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新疆大学、东南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辽宁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农业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师生朋友。“共赴一场青春之约”,在青春涌动的评论大赛舞台,见证大学生朋友“一路成长,一路惊喜”。

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德宝教授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的实践教学,他认为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更是一种创新探索,期待大学生们激扬文字,以青春之我展示青春之中国。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总决赛将首次尝试导师制,让业界学界的专家大咖与选手们组团C位出道,“田忌赛马”式比赛形式将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本届大赛在作品征集环节,也鼓励选手大胆创新多元表达,不仅关注文字,更欢迎通过音视频、漫画、沙画甚至艺术作品等来表达观点。第七届大赛冠军吴海晴说:“评论大赛让我学会跳出舒适圈,去拓宽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用谨慎而开放的心态,拥抱不确定的未来。评论大赛,正是这样一个给青年人创造与社会、世界沟通的平台。”

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至今有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历届评论大赛走出来一批优秀选手,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在国企任职,有的已是知名媒体首席评论员,有的在读研读博……他们在各领域乘风破浪,展露光芒。本届大赛总决赛将请回这些宝藏青年代表,来协助和指导本届参赛选手。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社会知名网评作者,在总决赛环节助力选手取得更好的成绩。本届大赛除邀请评论界大咖担纲评委,还将借助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专家力量,打造最强智库,线上线下助力选手成长。

“有梦就去勇敢追!”大赛已启动,号角已吹响,期待大学生朋友们的精彩“言值”。

 

五、诗画四年

故事分享《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而对于我们来说,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播音主持:相鑫淼 王艺颖 李  解 尹佳菲

责任编辑:宋莹娇 贾博涵

责任审核:芦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