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1-05-26 橙红流年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1-05-28浏览次数:67

 

 

橙红流年第十一期

 

【今日远方】

海南将背心式保鲜袋纳入禁塑范围

  近日,海南提出22条整改措施解决禁塑工作5大问题,包括将背心式保鲜袋等有提携功能的保鲜袋纳入禁止范围,要求电商遵守海南相关禁塑规定等。

  自2020121日《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海南省禁塑工作正式启动已有半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孔令辉介绍,目前海南已构建“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可追溯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非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回潮反弹,监管执法乏力盲区多,居民意识弱等突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孔令辉介绍,《海南省禁塑工作突出问题整治方案》提出22条整改措施,着力解决目前海南省禁塑工作面临的5大突出问题。《方案》提出,适度降低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价格,解决替代品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优化监管执法体系,解决监管执法乏力、盲区多的问题;开展广泛宣传,解决宣传教育不深入的问题;评估调整禁塑政策,消除政策法规堵点;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市县政府属地责任。

  孔令辉强调,《方案》针对当前存在大量保鲜袋转作购物袋使用的状况,调整禁塑名录,将背心式保鲜袋等有提携功能的保鲜袋纳入禁止范围,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同时区分不同的场景,确保食品加工生产等环节保鲜袋的正常使用,减少将保鲜袋转作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途带来的污染。

  针对目前网购等难管控、涉及面广的禁塑重点。海南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处长李枝平表示,海南省商务厅要求各大电商在平台承诺在网站上标注宣导“禁塑”政策,提示合作商家不在海南省生产、使用“禁塑”名录内塑料制品,不向海南省内销售、运输“禁塑”名录内塑料制品;确保平台自营产品使用的包装箱和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孔令辉表示,未来海南禁塑工作将继续围绕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替代品全产业链发展、强化执法监管和深入广泛宣传等持续发力,在多个领域形成制度创新案例。

 

【眼盛星河】

林光辉研究组:守卫红树林的“幕后英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林光辉教授研究组长期从事有关滨海湿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暖水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的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广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环境科学、食品料学等领域的应用。现课题组共有学生11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4名,博士后1名。林光辉教授曾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稳定同位素生态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

他们致力于红树林的研究。

他们长期出野外,常常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

他们虽然没有在红树林修复工作的一线工作,却为科学合理地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他们,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林光辉教授研究组。

本文带您一起了解他们汗洒红树,用热爱书写的青春故事。

 

不惧艰辛,汗洒红树间

生长在海陆交界的红树林,有很多种有趣的称呼。因为树皮富含遇空气氧化呈红色的单宁而被称为最“名不副实”的植物;又因具有净化水质、防浪护堤、促淤造陆等功能而被誉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红树林扎根滩涂,迎风向海,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据统计,全球约有1.2亿人生活在红树林附近,红树林抵挡海啸和风暴潮的能力远胜过很多人类工程。

2017年,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林光辉教授申请到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海南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项目。

海南文昌,炎炎烈日下,十几名学生穿着十几斤重的下水裤,在海边进行野外样方调查。十几只黑蚊子同时落在一位年轻人的手臂上,双手都沾满泥巴的他来不及擦手,只能用脸蹭蹭胳膊来驱赶蚊子。

这位用脸驱蚊的年轻人是柏建坤,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6级博士生,林光辉教授研究组主要成员之一。

2016年,作为当年入学时仅有的一名男生,柏建坤开始协助林老师承担起这个项目。柏建坤至今还记得2017年第一次去红树林时的记忆,“当真正进入野外工作时,才懂得生物资源科研的真正含义。幸亏我坚持下来了。”

对于2018年刚进入地学系不久的苟睿坤来讲,第一次走进红树林的经历同样令他难忘。“我硕士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研究的是黄土高原的油松人工林(针叶林)。那会儿,我觉得爬陡坡、背水泥桩,就已经非常痛苦了。但当我第一次双脚踏进红树林沼泽地的时候,还是非常震惊的。”苟睿坤说,“记得我刚一踏进淤泥,脚一滑半身就陷进去了,而且越拔陷得越深、再拔就全坐进水里了,下水裤里全灌进了海水。”

涨退潮是野外考察时常遇到的危险。虽然同学们每次进入红树林都参照潮汐表,但涨退潮时间并不完全准确。“有时候到了观测地,潮水还没退,只能在旁边等着,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柏建坤说,“还有的时候,涨潮了我们还没从里面出来,潮水会没到胸部,但这时候很多生物开始回游,浑水里又看不清是什么生物,让人心惊肉跳。”

苟睿坤也有类似的经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通常在涨潮到一定程度时就往外走。但有一次,我们出来时迷路了,就连当地向导也找不到出口,我们无奈只能在里面一直绕,带的水全也都喝完了,还有同学出现中暑的现象。欣慰的是最终柏师兄进来找到了我们,带着我们脱离了险境。”

“除了涨退潮这些危险,野外考察有时会遇到野生动物的侵扰,有一次我曾遇到过一条几米长的蛇。我还被红火蚁叮过一次,当时半边身体都麻木了。”柏建坤回忆说是,虽然面临诸多危险,自2017年底至2019年初,他还是几乎跑遍了全海南4000多公顷的红树林,收集到的样方数据几乎覆盖了海南所有的红树林树种。

而对于研究组的博士后丁亚丽来说,从事生态方面的研究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无论地形复杂的喀斯特,还是空旷的墨西哥草原,抑或是退潮后显露出来的蜿蜒交错的红树林根系,都是那么的原生态和纯粹。

热爱,可抵万难。

 

【蔷薇细嗅】

兰州大学简介

基本信息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2,0710人,硕士研究生9,682人,博士研究生2,295人。在职教职工4,204人,有专任教师2,01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507人、副教授等副高职697人,研究生导师1,543人,两院院士1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春不贩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 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 。

该竞赛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竞赛作品分为“社会实践调查”和“科技制作”两类,倡导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发现国家重大需求,启发创新思维,形成发明专利。将人文素养融合到科学知识技能之中,使学以致用不仅体现于头脑风暴,而且展现在精巧创造。竞赛吸引了大陆250多所高校、港澳台以及部分海内外高校,已经形成了“百所高校,千件作品,万人参赛”的国际性规模。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专家委员会由包括两院院士、973首席专家、杰出青年获得者等1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每年还特邀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参与评选。

 

第一届竞赛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2008年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共有88所高校的505件作品参加了此次竞赛,参赛作品类型多、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了能源、机械、资源、建筑、电气、海洋、社会、经济、矿业等多个领域。

最终入围决赛的100件优秀作品来自55所高校,不仅有涉及关系到国民经济重大发展的能源生产问题,如海上风力发电平台,太阳能梯级开发热利用系统及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作品;也有贴近日常生活节水节电的小发明、小制作,如厨房节能小助手,新型节能开关电源,厨余堆肥机等;还有一些作品紧跟“节能减排”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这些都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

 

第二届竞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决定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共收到168所高等院校的报名申请,其中,985高校21所,211985高校25所,一般本科100所,高职高专21所,军事院校1所,最后收到159所高校提交有效作品共1620项,经过形式审查和专家初审,评选出111项作品入围决赛,决赛阶段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65所高校齐聚华中科技大学。本届大赛参赛规模和竞赛影响远远超过第一届全国竞赛。

 

【诗画四年】

大家猜猜什么节日要到了呢?六一儿童节?不,是我们学校的六十五周岁生日!六十五年的风雨兼程,六十五年的砥砺前行,六十五年的薪火相传,山东理工大学载着代代山理学子的梦想走过六十五个春秋。南门前,是庄严美丽的鸿远楼与我相遇;暖阳下,是稷下湖的大白鹅惊走水边鸟;图书馆中,灯映人,人入书,书在山理。每一处,每一个角落,洒满对学子的关爱,阳光流转是你,树影摇曳是你,花蕊踌躇亦是你,在这里,我们种下新的梦想,在这里和他相遇,你是星月也是阳光,山东理工大学六十五周岁生日快乐。

 

 

播音主持:相鑫淼 王艺颖 李  解 尹佳菲

责任编辑:宋莹娇 贾博涵

责任审核:芦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