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0-12-02 校园内外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0-12-06浏览次数:27


校园内外 第十二期



一、青年热点

人脸识别,“必要性”标准有待细化

一段时间以来,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而引起的纠纷、争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关于使用人脸识别的条件,立法已有所涉及,如我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明确规定:搜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上述三项原则中,合法与正当比较容易把握,但实践中也很难成为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障碍。特别是在民商、经济等私法领域,原则上法无禁止即为允许,因此,只要事先公开收集和使用人脸信息的方式、范围并征得个人同意,合法性和正当性就算具备了。与之相比,必要原则就显得过于抽象和难以把握,实践中也越来越容易成为争议的焦点问题。如在“人脸识别第一案”中,法院确认了动物园使用人脸识别不违法,但对于使用的必要性问题并未涉及,而是运用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现实中,由于立场和利益不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必要,不同人看来恐怕会大相径庭。因此,对这个标准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易于把握和判断,这样,当事人面对类似情况就有所依凭,监管和司法工作也就可以做到更加准确合理了。

应该说,我国立法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难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13条就对合同领域内的必要性标准进行了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为订立或者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须。换句话说,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只有舍此则合同根本无法订立和履行时,才算必要。

同时应当看到,人脸识别是新技术,但它要运用的领域大部分还是传统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产生之前,大量经济行为和民事活动早已在进行之中,严格说并不存在缺之不可的情形。因此,在判断新技术运用在传统合同关系中的必要性时,还应当考虑这一技术如果不加运用,是否会极大增加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成本。很多情况下,新技术的运用的确带来了便捷,但并非最佳选择。例如你在北京办个公交卡,就不必提供个人信息,既方便又快捷。这种做法,很值得当前急于上架人脸识别的商家们借鉴。

退一步讲,即使某些情况下人脸识别既必要又经济,也应当为合同相对人的不同选择预留出替代方案。例如,前不久,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做人脸识别的事儿,就显露出科技运用对人缺乏必要的尊重,究其实质还是人对人缺乏尊重。仍以公交为例,就算刷卡技术既方便又成熟,公交车上还是为现金购票者留着一个投币箱,这是一种人性化处理。须知科技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在盈利逻辑和科技进步面前,人们的选择面不是越来越宽,而是日益生活在必然性之中,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恐怕会背道而驰。


绿皮车”不应为吸烟者开“绿色通道”

我国高铁、飞机、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大多已经实行了禁烟。然而普速列车,也被大家称为“绿皮车”,至今还存在着“吸烟区”。前不久,一名乘客深受车厢“二手烟”困扰,将铁路部门告上法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

在列车上吸烟引发官司,已不是第一次了。20176月,大学生小李因在列车上遭遇二手烟,反映后无法制止,将负责承运该车次的哈尔滨铁路部门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哈尔滨铁路部门取消该次列车的吸烟区标识及烟具。

时下,诸如高铁、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已实行全面禁烟,不但张贴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其广播也会反复提醒禁止吸烟。此前也发生过个别乘客因在车厢厕所吸烟触发紧急停车警报,被依法处置的情况。被公众俗称为“绿皮车”的普速列车同样是公共交通工具,却成为一个例外,甚至专门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设立“吸烟区”,这在倡导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突兀。

从普速列车的设计和管理上来看,烟雾可能不会触发警报,不存在有人吸烟导致列车刹车或停车的后果,但我们之所以主张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不仅仅是为了消防安全,更是为了避免二手烟危害公众健康——在车厢等封闭环境中,烟雾不容易消散,带来的危害更大。既然都是公共交通工具,在禁烟的问题上就该一视同仁。

我国从2011年起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就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消防法也规定,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禁止吸烟。此外,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也都实施了严格的控烟条例,明确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吸烟。可见,在包括“绿皮车”在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全面禁烟,有法律法规依据。

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严格控烟的队伍,而且有法院相关判决的导引,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兼顾不同群体的现实诉求,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过渡,尽早执行落实关于控烟的规定。“绿皮车”为吸烟开辟的“绿色通道”,该关闭了。


二、育人先锋

李文辉,为发现乙肝病毒受体打开了一扇门

读文献、开组会、讨论课题进展……自2007年从哈佛医学院回国,李文辉教授在实验室的每一天几乎都如此度过。十几年来,李文辉无数次穿过研究所一楼落地窗旁的走廊,走廊墙上有四幅风光摄影,是北生所的春芽夏叶,秋风冬雪。当银杏叶又一次将北生所的庭院铺得满地金黄,李文辉平静往复的实验室生活出现了一丝波澜——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子邮件悄然而至——他获得了布隆伯格奖,这是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最高荣誉。

这对我现在来说是不是有点早?”尽管2012年发现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成果一度轰动国际学术界,李文辉在看到邮件的那一刻仍有些不相信。“之前得这个奖的都是这一领域受到广泛认可的资深科学家和前辈。”布隆伯格奖的往年得主包括斯塔茲尔博士,他开拓了肝脏及器官移植领域并于2012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还有发现丙肝病毒的202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阿尔特博士等优秀科学家。

但在旁人看来,李文辉获此荣誉当之无愧。他带领团队历时五年发现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成果,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8年李文辉团队开始研究乙肝,几乎是从零开始。“我们是一张白纸,但我们的目标挺高。”“要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就要搞清楚研究的历史,梳理之前的经验。”他们查找到国内外已发表过的相关论文,从里面辨别真伪、分析方法、总结教训,寻找可能提供启示的蛛丝马迹……这样打基础的工作用了整整两年,团队从几乎空白的起点走出,在不停积累经验中前进。

解决全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技术与想法,组合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多方尝试。”团队的科研人员从树鼩的遗传物质入手,建立了树鼩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试图从源头摸清宿主细胞中可能出现的浩如烟海的蛋白质范围。之后再通过各种手段分析筛选,从中万顷汪洋中寻找“弱水一瓢”。

李文辉团队从两个思路分头入手,一路抛出“诱饵”,等目标“愿者上钩”,一路以最慢但也最稳妥的方式,进行一场排除法的“普查”。几个月过去,两条路径之下的研究工作都没有任何进展。

没有任何进展和成果,发不出文章,但李文辉并不为此焦虑,“做科研不能以发文章为导向,一定要遵循solid这一原则,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可以做相对容易、好发论文的课题,但我想做乙肝病毒受体,因为它是这个研究领域最难也是最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李文辉在项目开始之初,便告诉北生所所长王晓东,“即使最终我们可能做不出来。”

20121113日,文章在《eLife》期刊在线发表,这是李文辉实验室成立5年多来发表的第一篇乙肝论文。发现乙肝病毒受体的经历,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极好的一课。李文辉身体力行了自己常说的“做最难、最重要、最有意思的科学”,也亲历了等待与摸索,验证了“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的颠扑不破。也正是这样,几年后突然而至的荣誉,纷至沓来的采写、拍摄与访问请求,在李文辉的生活里也仅仅是如一阵拂过巨木的微风。

我还不太清楚我得了这个奖之后同学们什么反应,没顾得上跟他们专门说。”但欢迎来访者探问实验室的同时,李文辉第一反应是关怀忙碌穿行的学生们,“要打扰他们做实验了。”学生围过来看李文辉示范实验操作,他一边仔细讲述取液规范和操作流程,一边和围看拍摄的来访者分享,“其实他们已经做得比我好了”,他的眼角带着笑纹。

李文辉的办公室就在同学们工位大厅的最里头,只隔了一扇小木门。门里是堆放的文件、书籍和两个深红色大抽屉木柜,发现了SARS病毒受体与乙肝病毒受体的科学家每天坐在一张不起眼的木桌前办公。门外一个挨一个的工位格子上堆满了专业书籍,一块块电脑屏幕上亮着滚动的文献页面,墙壁上张贴的装饰画是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代谢过程。大厅房间门口,整齐的胶条贴着卡通字的对联,“做实验找对象万事胜意,投文章申课题一气呵成”。

虽然还没专门和同学们分享这个消息,但我相信大家对此都是有共识的。”李文辉实验室的许多同学晚上都还泡在实验室,为了不耽误实验进展常常夜里抢着“秒杀”设备使用机时。做实验的过程漫长甚至枯燥,李文辉耐心培养呵护着学生们的热忱,常常跟学生们提起自己曾经的经历,凌晨在月光下走回住处时心里想的全都是实验何时能有进展,某天半夜一点终于得到实验结果心头尽是无言的兴奋,“做出来了!”。 “做实验是最有意思的,相当于在和自然界对话。亲手做出来和听别人讲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自然秘密的人,非常有成就感。”李文辉说,学生们对待手头的工作都踏实认真,愿意把耐心与付出交给时间,“去做最难、最重要、最有意思的科学。”

学生们来自清华、北大、协和等不同的院校,有多样的学科背景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北生所本身也分布有不同的基础学科的实验室,互相独立又交流密切。实验室之间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但又有共同的话题语言。李文辉说,“我们这里时常激荡起新想法,就像有活力的热带雨林,而不是单调的白桦林。”

发现受体只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可以就此结束。”发现受体“将不可能的变成了有希望的”,李文辉说,但“门打开以后,新的问题更多。”乙肝病毒受体被发现之后,科学家面前还有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工作有待推进。

保持好奇心,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坚持追求。”李文辉寄语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勉励自己的团队,“继续前进,去挑战新的未知前沿,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的目标是全力以赴继续往下做,直到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三、竞赛前沿

中南财大学于第三届全国财经高校信息素养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第三届乐研杯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隆重举行。本届大赛创新形式,采取线上考试、线上线下联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42所财经高校的49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少奇、赵奕卓、陶佳文组成的中南大代表队荣获“第三届乐研杯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指导,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赛主题是“信息搜索、知识发现、价值创造”,旨在推进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技能融入全国财经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共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技能的学习和关注度;加强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宣传推广。

本届大赛由于疫情影响显得尤为特殊,一是比赛周期漫长,赛程复杂,一波三折。本届大赛分为校内决赛、全国复赛、全国线上决赛等环节,从201911月下旬接到比赛通知开始,到原定于20202月初结束的初赛选拔,直至6月上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赛才顺利结束。

为力求大赛的公平公正,本届大赛对各校区的决赛场地、网络环境都提出了极为细致的要求,小到选手电脑的排列方向,大到监考机位的摆放设置,事无巨细,也给校方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比赛当天,学校信息管理部为选手们保驾护航,提供了全天候的网络保障和技术支持。为了达到更好的展示汇报效果,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们几次更换、升级设备,陪选手一遍遍录制汇报视频直至深夜。参赛者表示能克服比赛周期漫长、线上比赛挑战大等重重困难,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更离不开馆领导们的关心支持,相信这次特殊的参赛经历会给财大学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无限的动力。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应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参考咨询、讲座、文献检索课、主题宣传活动、信息素养大赛等形式,将信息检索技能的教育糅合到日常服务中,从而发挥信息教育的作用。图书馆举办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是一种创新性的有益探索,既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导向作用、加强了信息素养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又完善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寓教于赛,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以赛促教也激励图书馆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培训中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由资深馆员传帮带,给年轻馆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四、院校趣闻

中国高校的那些历史上的趣事

1、交大护校运动

交大护校运动是上世纪1946年的事情了,当时国民党因为内战的压力,要缩减交大的教育经费,而且还要换校名,大家都疯狂了,吃不饱穿不暖也就罢了,居然连校名都要换,但是抗议也没用,所以决定做火车去南京情愿。

但是国民党看见了肯定不乐意啊,怎么办,把火车开走,车站请空。以为这样他们就过不来了,真的是太年轻了,交通大学,交通啊,这些大学生找到火车头,挂上车皮,加水添煤后愣是开起来了。

国民党一看这谁出的馊主意,就出了一个更馊还损的主意,把火车轨拆一段下来带走,但是还是太小看交通大学这交通二字了,人家把后面的铁轨拆下来,又铺到前面去,直接开到了南京。

最后经过谈判保证校名不该,经费增加,这才解决了这个事情。


2、中南大学提名

2000年的时候,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成为中南大学,但是你肯定不能用原来的牌子啊,中南工业大学乐意别的两家可不干啊,隔壁的湖南大学又是主席亲自提的字,觉得咱们也不能差喽,但是人家都没听说过你这个大学,上去找人就两字:不干。最后逼的没办法还真的从某个大佬手上扣出来中南大学四个字,这个大佬是谁呢?王羲之。


3、南开大学

周总理是南开大学的最优秀的学子,南开大学现在还有周总理的雕像,下面写着,我是爱南开的。但周总理的原话是: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


4、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牌子有说国立武汉大学的,但我们说的这个就是武汉大学那四个字的牌子,那牌子怎么来的呢,是毛主席亲笔写给农学院一封信里扣出来的。

这些扣字的大学还包括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


5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国家唯一一个从211重点大学变为野鸡大学的学校,东华大学原来的名字叫中国纺织大学,后来想改名为华东大学,但教育部不让,怎么办,就把这俩字翻了个个,然后一所重点211的野鸡大学就这样诞生了。


6中国大学的排名

中国大学的排名一直都是很玄幻的一件事情,据不完全统计:

排名top1的有两家,这两家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排名top3的有十家:包括但不限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

排名top10的就更多了,少说有几十家,这些大学包括,哈工大,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



播音主持:赵婷婷 尹青青 薛喜日 刘泽平 陈洁琦 王怡鑫 王艺颖 孙艺佳
责任编辑:宋莹娇

责任审核:李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