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外 第四期
青年热点
江苏率先实现四级公路全覆盖
彩虹路、环湖路、山间路、海边路、果园路……2020年“十一”黄金周,各地游客不仅被江苏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惊艳,旅途中,更被遍及江苏全省各乡各村、依山傍水的公路“大片”迷倒。2020年三季度,“苏大强”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这意味着江苏全境任何一个村落,都在密集的公路网范围内,让喜爱公路旅游的车友可在水乡江南自由探索,也让更多美丽乡村走入人们视野。
“微风拂过甘港湖,乡村风景美如画”站在江苏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甘港环湖路上,湖面水光荡漾,道路两旁鲜花盛放。2020年6月,甘港村全面完成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原本3.5米的水泥小路,如今已是6米宽的标准旅游公路,路面平整宽阔,一条条彩色标线为乡村景色添彩。
农路升级风光升级,村民的钱包也“升了级”。甘港村道路的提档升级,加快了乡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68万元,村集体积累达到1415万元,2020年上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1万元。目前,甘港村正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强村富民步伐,积极创建全国文明村。
在2018年建设之初,甘港村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保证安全的思路考虑,公路建设时不裁弯、不取直,公路依山势而建,或蜿蜒曲折,或曲径通幽,打通了东山佘村,汤山龙尚之间最短通道,串联起两地旅游资源,这也正是“公路+生态”的新思路,只为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游玩体验。
公路建成后,众多网友或车行、或骑行、或徒步,穿行在这段公路上。清凉的山风洗涤出崭新的绿,春有山花烂漫,夏有鸟鸣声声、秋有松涛陈陈、冬有漫山雾凇,能听见群山的呼吸,云朵的问候。盘山公路于山林间起伏转折,不仅能感受到川藏线之险,亦能体验南方秀丽山川之美,成为一条极具特色、畅通安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乡村林荫道。
国际味与川味结合助餐饮业复苏
将鹰嘴豆磨成豆蓉,浇上芝麻酱,淋上橄榄油,再搭配特制的香料……中秋国庆假期,在成都的以色列厨师巴拉克格外忙碌,一道以色列“国民蘸酱”,鹰嘴豆泥,俘获了众多食客的“芳心”。
作为国际美食之都,餐饮业一直是成都“假日经济”的支柱之一。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四川特意筹办2020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活动周等活动,新加坡特色糕点、日本和菓子、巴基斯坦萨莫萨、成都钟水饺、陈麻婆豆腐等“国际味+川味”吸引着游客,也进一步助力成都餐饮业复苏。
在以色列国家主题日上,沙克舒卡、鹰嘴豆泥、安息日暖锅等特色美食成为主角。“四川人和以色列人都一样喜欢吃辣,我最爱吃成都担担面,也从而了解了成都文化。”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潘立文表示,美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希望借此机会向四川介绍以色列的多元面貌,让民众的假期更加丰富多彩。
中秋国庆假期里,2020“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活动周如期举行,来自四川全省的餐饮企业汇聚成都,端出“四川味”。在川味名店展区,钟水饺等四川特色美食展台人头攒动。
数据显示,10月1至4日,四川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96.44万人次,与2020年“五一”假期前4天相比,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06.24%,其中成都接待游客385.38万人次。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四川餐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餐饮业是‘市场温度计’,也是‘信心风向标’。”2020年以来,四川全力推进餐饮业回暖和复苏,尤其在很多餐饮企业面临现金流问题的情况下,四川加大金融支持,截至8月底,国有三大银行一共为3336户餐饮企业投放贷款,贷款余额25.7亿元,较年初净增14.8亿元。
2020年以来,成都把场景营造、重构消费生态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汇集多元消费业态的新型消费场景。“再现了成都餐饮业韧劲足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育人先锋
清华长庚援疆人谢志毅,让临床教研激活科学思维
回望这一年半的援疆时光,谢志毅给出了两个字:震撼。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无法真正领略新疆的美;没有在新疆工作过的人,无法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治疆方略的伟大与成效;没有做过新疆的支援医生,可能也永远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奉献。“这些经历足以让我在老去时反复回忆,人生中有过这么一段路,很值!”谢志毅笑着说。
2019年3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到教育部通知,要求选派一位重症医学专家支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面对这个任务,从事急重症工作二十余年的谢志毅医师只用不到5秒的时间就作出了决定:“我能去,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家里老人身体也都很健康。而且对于曾经在西部支援过三线建设十多年的父母而言,一年半的支援,真的不算什么。”
抵达新疆后,谢志毅发现,医疗在这里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为百姓护航健康。作为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新疆总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医疗作为与民众生活最为密切的基础公共服务之一,是政府施策成效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如何防止本就不富裕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每个当地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疗硬件环境容易改善,难题是人才和技术的紧缺,以现有的医疗人力和病患量而言,医务人员需要以更多
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患者救治中,所以在乌鲁木齐乃至全疆的大小医院里,没有周六日、没有节假日。
即使周六日无休,时间还是不够用!但无论医疗业务多繁忙,谢志毅始终坚持科研工作是绝不能放下的选项。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临床科研是提高技术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必由路径,不仅决定着一名医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高度,同时也决定着医师临床决策的路径和创新性。从研究问题、解决思路、整体课题设计到论文成形,谢志毅手把手地指导科室年轻医生,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取得了1个部级课题、2个大学级别课题、1个中华医学会横向科研课题的立项,其他在研项目多达8项。
科学思维方案“点亮”生命奇迹,重症医学科是生命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于湘友主任经常跟年轻医生说,患者在这里的最大损失是什么?是生命。而大家现在损失的是什么,时间、精力、体力?这些都比不上患者的损失。”谢志毅回忆道,为每一个患者拼命,已经是融入潜意识的行动指引。
2020年格外与众不同,疫情突袭下新医重症医学中心18名技术骨干前往武汉支援。3月到6月这段时间对于谢志毅来说,真的是在临床一线“拼了命”地干。除了晚上休息几个小时,全部时间都泡在了病区里。原本7月初支援任务就要接近尾声,谢志毅在“最后一堂课”中分享了他所有的科研预想,然而乌鲁木齐突然反复的新冠疫情让归期未有期。身着白衣,谢志毅选择继续坚守。
谢铮,把学问做在全球健康的田野里
“谢铮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她只在意能否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
2007年谢铮进入公卫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公卫学院郭岩教授,2009年出站留在公卫从事医学社会学和全球卫生领域研究。2012年,北大建立全球卫生学系,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个全球卫生专业博士生授予单位。作为最早加入该系的青年讲师之一,谢铮参与课程设计、承担《全球卫生概论》《全球卫生治理》课程教学任务和教材编写,对该系发展起到重要推动所用。
“对全球卫生治理和全球卫生外交,谢铮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拼命地钻研。她比同龄的学者在这方面有更深的积累。”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共卫生人才,谢铮非常注重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实地训练。她数次前往马拉维,带学生深入当地人群,开展实地调研,并于2014年推动中国首个公共卫生领域的海外基地建立。
2017年11月,全球卫生学系主任郑志杰教授与谢铮一起去非洲参加北大公共卫生学院马拉维科研教学基地的揭牌仪式。他回忆道:“谢铮能自如地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对非洲事务及当地文化背景、社会状况的了解让我们印象深刻。”
疫情期间,谢铮一直关注并追踪疫情发展动态。文笔出色的她投入到系里的部分工作中:给中办撰写报告,研究国际疫情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全球卫生治理策略。
“认真做事、认真做人渗透到了她的人格和血液里,不把一件件事情做好、做到位、做到别人满意,自己也浑身不舒服,哪怕是透支了健康和生命。”“我知道,在带给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要随时准备着奉献……”这些质朴的文字是谢铮在1997年军训作文《我的职业理想》中写下的。
玩转竞赛
武汉大学举办首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近日,武汉大学首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颁奖典礼在文学院举行。
比赛共有131人报名参加,提交作品64件,最终评出获奖作品18件,其中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蔡沐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王凯悦成功晋级国家级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决赛。
比赛赛程分赛前文化讲座、比赛报名、比赛作品提交及评奖和赛后巡回展示四个阶段。在6月16日至6月24日赛前文化讲座期间,学校聘请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高校、协会的相关专家,为师生讲解经典诵读、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据悉,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全国性活动,是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重要载体。比赛旨在通过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传承优秀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四川大学在第三届“乐跑回家”校园健身跑活动中获佳绩
近日,举行的四川大学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庆,第三届“乐跑回家”校园健身跑活动中,由后勤保障部工会支持,员工自发组织的“川大后勤跑团”取得了优异成绩,来自校医院的韩彦南和刘延锋分别荣获校友竞速组女子第三名和男子第八名。
本次比赛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共有2000名四川大学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和医护跑团参加了这项活动。2020年的健身跑还首次采用了线上跑与线下跑相结合的方式,在本次“乐跑回家”校园健身跑之前,学校校友总会组织举办了校庆线上跑活动,后勤跑团37
队员组队参赛,并且取得了健步走团体比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四、院校趣闻
中国有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古时没有发明照相技术,科考时对考生身份的查验,是靠文字描绘的。清代有一姓胡的考官督学监考,他做事认真,监考时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查核非常严格。名册中将考生有须却不浓密者描写为微须,因此,他便把那些长着胡须的考生通通都拒之门外。一考生不服据理力争,胡考官怒斥道:你难道不懂得朱熹注微“无也”的意思吗?该考生并不示弱,也反唇相讥说:照大人的说法,《论语》中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说老夫子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经过宋国了!
清末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政策论后,命题多涉历史,据说有位考官出题要求考生比较中西史事,题曰:项羽拿破仑论。诸考生虽皆熟读四书五经,却均不知拿破仑为何物。
有一考生的文章开头即破题云: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夫?接着便论证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
著,岂非知人善用之举哉!
满洲镶红旗人乌尔恭额,任浙江巡抚时,有一年科考,他亲莅书院视考。正值诸生用饭时间,见大家争先恐后、你抢我夺,感觉斯文扫地,乌巡抚不禁皱眉说道:好一群老鼠!众生一听,面面相觑,其中一生即拟联相讥曰: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都姓乌。
前清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播音主持:尹青青 陈洁琦 孙艺佳
责任编辑:宋莹娇
责任审核:李汝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