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18-05-07 锦瑟华年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18-05-08浏览次数:39


锦瑟华年 第八期


  1. 畅谈天地

上大学的时候,没怎么听过多少课,却记住了一个老师说的一句话,“同学们,我要求你们好好学习,不是我课讲的有多好,而是大学四年,你得收获点什么,不然失去的不只是四年的学费,还有四年的时间成本。”对我来说,这句话,和龙应台写给孩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我想和你们分享,怎么做才能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成本。这些都是我曾经走过的弯路。


1.远离宿舍,远离舒适区

宿舍是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早晨你没有课,于是你没有起床,睡过去了,然后直接睡到了中午,中午起来吃过饭后觉得,下午的课上不上也无所谓,就干脆不去了,在宿舍刷剧或者打游戏,晚上再出去聚个餐,一天结束了。其实这样很可怕,而且是个死循环。如果不是宿舍,是图书馆呢,还会一样吗?不会的。图书馆大范围在那里。你会受到影响并且约束自己,就算打游戏也会心虚。所以真的不要待在宿舍里,我们的生命是用来光彩的,不是窝在宿舍发霉的。


2.内在的灵魂很重要,外在的皮囊也一样

以前总有很多人跟我说,你要去多读书,多旅行,甚至作为一个女孩子去学习舞蹈,培养出自己独具一格的气质,这并没有错。然而这只是内在。试想如果一个姑娘满腹经纶,但是头发不洗,衣服不会搭,鞋子不会配,满面油光,你会想去认识她吗?所以,修炼内在的同时也要去修炼外在。在读书旅行的同时,也跟着微博视频学学化妆,穿搭,这都是一门学问。


3.可以谈恋爱,但请记得爱自己

高中的时候不能谈恋爱,大学终于可以了,所以大学校园里遍地都是手牵手的,对于我这样的单身狗来说,都是暴击啊。大学很适合谈恋爱,因为没有掺杂太多社会的名利,但是能不能走到底,这就是很私人而且随缘的事情了。如果能走到最后,那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如果失恋了,我不希望你是那个因此颓废下去的人。最近很火的《北京女子图鉴》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还爱他,那就成全他,如果可以做到不爱他,那就成全自己”。试着去成全自己,变美变好变优秀,失恋是一个很好的增值期。一段失败的恋情,有时候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4.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所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关键。人际处理中,想说的一个词叫中庸,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世故,我的意思是处世不要过于锋芒毕露,做人呢也相对圆滑,处世滴水不漏,比如说有人约你,可能正常你只会拒绝,现在呢,你要学会拒绝并且给一个非常完美的理由,给对方留足面子,并且带上一句下次约。


5.读书,旅行,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发给人的是思维上的深度,旅行的目的则是去看看这么大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读书,不旅行,靠什么去开拓眼界呢,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两种方式,但是,这是我认为最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所以,去读书吧,去旅行吧,去看看这么大的世界。


  1. 浮光掠影


1、电影《后来的我们》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一对异乡漂泊的年轻人。十年前,见清和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线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终有然后。可后来的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了吗?


2、电影《幕后玩家》

坐拥数亿财产的钟小年意外遭人绑架,不得不在一位神秘人的操控下完 成一道道令人两难的选择题。在选择的过程中,钟小年落入陷阱,不仅巨额财产被盗取、 濒临身败名裂的边缘,还将妻子魏思蒙牵扯进一个个险境。为了洗脱罪名, 救回爱人,钟小年在重重危机中与神秘人展开了一场关乎生死和救赎的金钱游戏。


3、《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4、《塞壬史》

《塞壬史》是作者叶美生活跌宕之后,动用反思之力书写的一部精选集。正如诗人批评家苏晗所说:作者拒绝以轻柔的笔调纾解记忆,相反,她执拗地逼视它、否定它,走向另一条无人的道路。其后,诗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景观:异质的、自动陌生化的字词大量出现,句法也显得拗怪一颇类似塞壬的歌声,神秘地摇曳着,又携带彻骨的锋利与危险。


  1. 往昔岁月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若我们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我们会发现,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却有大学之实。“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凝聚和遗存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

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的国子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哪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也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也不是北洋大学堂,而是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1912年,战乱导致教育凋谢,当年新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高师改大运动拉开大幕,1920年前后,南京、广东、武昌、成都、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分别改建国立东南、广东、武汉、四川、东北大学。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坚守传统,仅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学出现了最早的黄金时代。


三、20年代以后的大学

20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国内形势趋向稳定。中国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国民党四处收集人才开始组建中央大学,想将之建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学府,到了30年代,学科门类最齐全的中央大学终于建成。

1949年前中国最好的大学,除了国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尽管教会大学广被视为殖民渗透的现象,有其副作用的一面,但实际上,当时的教会大学也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一般教会大学由早期开办的书院演化而来。早期的教会大学,必修宗教,做礼拜,授课几乎皆为为外文,教师、教材多来自外人,校政皆由外人控制。1920年代前后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收回教育主权的运动,才逐步改善。


四、建国后的大学

建国后中国大学进入它发展时期,1949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5所,在校生11.65万人;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文革期间,停止招生,教师被迫害,高校成为批斗的场所,当时科研教学受到严重影响,全国大学乱七八糟,如果要知名的话,恐怕非北大、清华莫属,不过只是臭名昭著罢了。“最高学府”北大师生再次成为了政治工具。

改革开放,高校迎来了春天。大学也在突破过去三十年形成的苏式体制,重新回归到1949年以前的欧美大学模式。南京大学一位教师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大的传人南京大学开始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迁至合肥是一历史败笔,但80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闻名全国。

现在而言,关于哪些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评鉴。实际上,尽管今天的中国大学太多雷同,但还是术业专攻,各有所长。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成为相当顶尖的大学,尤以香港科技大学的成长最为耀眼。台湾地区许多大学也由大陆大学在台校友建立,典型的如中央政治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政治大学,中央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交通大学等等。台湾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如今大学林立,一派繁荣,国立的台大、政大、中大、清大、交大、成大等校都已经发展为高水准的研究型大学。


  1. 聚焦热点


1、中国成为法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法国移民劳动力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法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并居法国高学历非欧盟移民群体首位。

该报告主要分析了法国现行移民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移民政策的缺陷以及如何为法国筛选最迫切需要的海外人才等问题。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6年间,外国人在法居留身份以“学生”涨幅最大。2016年,赴法留学的国际学生三大来源国分别为中国10077人、摩洛哥6250人、阿尔及利亚3930人。其中,中国学生主要学习的专业是“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管理”“艺术、文学和语言”“人文和社会科学”和“法学”。

2008年至2015年间,法国向外国移民发放的科研签证中,中国高居榜首,其次是印度、巴西、美国。报告显示,持此类签证群体的平均年龄为33岁,男性占三分之二。科研移民在法国科研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其往往在法停留时间较短。


2、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开幕

以“信息技术推动基础教育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55日至7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活动通过展览演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案例,展现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应用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活动期间将举办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交流会等主题交流活动。教育部遴选培育的75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和学校案例也将正式发布。活动还设立专区重点安排创客和STEAM教育的互动体验环节。40余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将通过现场互动体验、新技术应用推介、新产品应用说明等形式,展示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北京市还组织了20所学校开放参观。


3、今年增招149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提出2018年相关高校在2017年招生人数基础上,共计划增招149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500人,硕士研究生990人。本专项计划招生额度专门用于相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不得挪作他用。

据了解,本专项计划为国家非定向培养的全日制专项招生计划,是“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的50个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进行招生培养。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承担单位要根据本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突出担任助教要求,制定完善相应的培养方案。各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文件,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考试、招生等各个环节公平公正。


4、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学游年度调研报告》, 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国际游学时间和价格区间的偏好上,学生和家长最多选择的是2周左右的游学,而4-6万为家长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比达到40.85%,这说明家长更看重国际游学的性价比。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本科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这体现出身处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播音主持:刘雨佳 刘银凯 王瑞雪

责任编辑:张鑫鑫 丁梦娇

责任审核:许凤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