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17-10-28 谈校风生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17-10-28浏览次数:71


谈校风生 第六期


一、校园风尚

世界技能大赛称雄 中国工匠水平上台阶了吗

最近几天,一则题为“中国称雄世界技能大赛,外媒称令西方工业相形见绌”的消息引发不少人关注,很多人为此感到自豪,甚至认为在这个比赛夺金牌的意义胜过奥运会夺金。但也有人觉得事情反常,因为国人认知中世界工业水平的代表,美国似乎毫无所得,德国成绩相当一般,日本表现也平平。这到底是个什么赛事?称雄世界技能大赛,能否说明中国制造或中国工匠的水平提高了?

  

世界技能大赛”知名度较低,但并不是一个“山寨”赛事

2013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还看不到中国金牌的影子。2015年大赛上它仍然在瑞士之后排名第五位。但眼下,中国已经是世界冠军(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而且几乎再也无法被打败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自然令人非常兴奋,但很多人也产生了疑虑——这个赛事几乎从未听过,含金量到底如何?不会是个什么“山寨”比赛吧。

  

世界技能大赛”是个偏行业的比赛,主要展示某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成果。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产品质量,但这更应该由产品本身来说话,金牌反映不了太多。

而尽管是个行业活动,但赛事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迄今已经举办了44届,参赛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赛事一方面向世界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向全世界推广全球化的职业技能标准,并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

  

赛事成绩能体现中国制造业从业者工匠精神的提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世界技能大赛的这种重视,本身就对于中国的技能人才培训有很大帮助。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世界技能大赛制定的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是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参照业内最佳实践标准共同制定的。所以说,认真地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将其成果反馈给业界,就有很大的意义。

  

而正是以这种人才培养的理念为主导,在实际的竞赛活动中贯彻着对选手现代技术能力的检验,使得世界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从业者的关注。前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主席杰克·杜塞尔多普曾表示:“世界技能大赛中列出的几十种技能,都是与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相关的,许多世界级大公司也来到赛场展示自己的相关产品或招募需要的技能人才。”

  

这个说法并不是虚言。在2015年的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为中国取得金牌零的突破的,是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他挑战的项目是汽车喷漆。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而油漆一般要喷五六层以上。要获得金牌,需要的训练量,对技巧熟练度的要求可想而知。其实这种非同寻常的吃苦钻研,杨金龙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在校期间他就获得了浙江省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二等奖等成绩。而杨金龙毕业后就被一家奥迪4S店挑中,凭借出色技术,工资一路上涨。如今他是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特级技师,被破格提拔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

  

中国制造业水平全面提高尚需时日,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宜妄自菲薄

谈起中国人的工匠精神,人们总是会关心中国制造的水平。其实中国制造从业者的工匠精神如何,跟中国制造的水平不是一回事,毕竟一国制造业的水准,与科学技术的积累是有很大关系的,从业者的职业态度只能起一部分作用。

  

但不少人谈及工匠精神这个话题的时候,会严重跑偏。比如,有些人非常不忿这个概念,认为这纯粹是外国人吹牛用的,比如认为那个“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搞得神乎其神,其实虚头巴脑没什么实际意义。这些人也往往否认中国制造跟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种想法显然是有问题的,似乎忘了中国人其实自古以来就主张工匠精神,“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日复一日地不断精进、乃至为一项技艺奉献终生的这种理念,并不是很虚的一种东西,等到中国制造需要以品质而不是价格取胜的时候,那种需要时间沉淀的工匠精神,很有可能就是进行高端竞争的关键。

  

另一种想法则恰好相反,认为工匠精神或者说职人精神就是外国人才有,而在中国目前急功近利、凡事都谈钱的环境下,工匠精神压根就难以存在,甚至认为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在品质上的差距永远弥补不了。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过于悲观,其实近年来情况已经大有改观,国产发动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产商所使用,而且造不出好的汽车发动机也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市场先占者优势太大,后发者挑战动力不足等。

  

总而言之,正确的态度是,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宜妄自菲薄。目前在培养国人工匠精神方面,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等,已经看到一些好的趋势,希望这种趋势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二、青春物语

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1)知识难道等于智慧吗

现今中国有太多的伪科学、假真理,其中最深入人心、也流毒最凶的便是“知识等于智慧”。校园里的学习,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和谋得职业技能而在不断累积知识。那并非是在真正的学习,也谈不上获得智慧。

  

绝大多数人相信学历高就意味着聪明、懂得多。尽管,现在也已经普及了智商与情商两种概念,但大多数人仍认为,情商也可以通过某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获得。换言之,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对号入座等方式学会做人,在人生中游刃有余。于是,各种“大师说”、“名人说”、“法师说”的鸡汤文大行其道,将大量以偏概全、大而化之的生活“道理”落入人们心中。这其间良莠不齐、好坏参半自不必说,哪怕全都是好东西呢,毫不咀嚼、囫囵吞下也是要吃坏肚子的。

  

智慧形成的襁褓,一半是经历,一半是思考。结合经历对理论进行思考,这才是“学习”。

  

2)跟随权威就是学习吗

很多人迷信权威,把某个人认作无所不知的老师,而将自己视作一无所知的人,这样的思想相当不成熟。表面上你在不断学习,但实际上你早已停止了学习。当我们将某个人认作无所不知的老师,便有可能关闭自己脑中主动探寻的发动机,而仅仅是让自己被动地跟随,不加选择地接受。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我们不会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我们会与自己的内心疏远,否定它的判断和意见,只想跟随导师的脚步,去寻觅那种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时刻。但很遗憾,那样的时刻大多出现在电影里。而现实中,这样做只会让理性与感性分离得越来越远,甚至使二者完全割裂。期待的身心合一也就愈发的遥遥无期。

  

很多人问:“我要做什么?我是否应该这么做或者不该那么做?这样对还是那样对?”当行动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被发起,那么它或多或少就带上了急功近利与短视的意味。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会让我们失去从容与全局的观念,变得狭隘。

  

尊重并倾听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声音,哪怕它听起来可笑得令你脸红,捂住脸,闭上眼睛吧,还是要听!

  

3)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理性与感性各司其职,理性可以分析与解决不牵动个人感情的问题,但一旦涉及到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为人处世的原则等一系列与过往经历密切相关,会唤起人情绪的问题时,感性便会毫不客气地在脑中大声发号施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指令便是行动的准则。很多时候,人们以为他们是理性的,其实不然。感性很容易伪装成理性的样子,“合理化”便是它最好的化装术。

  

理性上懂得很多道理,有大量“积累”,并不意味着感性也很洞明练达。往往,这样的人的感性只是更狡猾得多,壁垒更高得多罢了。

  

要想将理性中的道理内化进感性,就一定需要自省与质疑,将道理与自身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思索,方才有可能将冰冷僵硬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否则,道理将永远是道理,而你也永远是原来的那个你。

  

三、稷下时讯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收官

近日,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在厦门落下帷幕。大赛从20173月启动至今,经过多地巡讲,多轮角逐,从995个参与团队中选出16支队伍参加决赛,最终决出一个全场大奖、2个金奖、5个银奖和8个铜奖。其中,清华大学干部团的《像素种籽年度品牌推广传播方案》获得全场大奖,浙江传媒学院的五花肉团队提出的《“完美青年家”全球青年领袖实验室年度公关传播策划案》和厦门大学工作室所提《绽放,就现在》获得金奖,西南大学视界团队的《种籽之家耕耘完美》等获得银奖,海南大学布黎的《海南省保亭贫困县——黎锦特色工艺品电商品牌塑造》等获得铜奖。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创意、创新、创业——未来公关的想象”,大赛共设置8个选题。为了将创意产业的公关工作与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梦想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能真正体验创业历程,助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比赛组织方特别与完美世界、京东集团、欧莱雅中国、广汽集团、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等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方提供选题并全程提供支持。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超三万亿

近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88.39亿元,比上年的36129.19亿元增长7.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96.25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比上年的29221.45亿元增长7.44%,占GDP比例为4.22%。这是自2012年首次超过4%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4%成果进一步巩固。

  

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共277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7.11%。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4439.68亿元,比上年增4.57%。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187755.21亿元的比例为14.75%,比上年的14.70%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18747.65元,比上年的18143.57元增长3.33%。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是8067.26元,比上年的8280.08元下降2.57%。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

  

四、片刻光影

童年是我人生的乌托邦

1】《白兔糖》

小女孩凛和男生大吉的关系可有点特别,大吉是在外公的葬礼上发现凛的,一个单薄的小姑娘一个人在院子里站着,周围前来吊唁的亲戚议论纷纷,说她是外公和保姆的私生子,大吉觉得小姑娘真的太可怜了,于是力排众议决定收养凛——也就是他的小阿姨,养一个小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要照顾她的情绪、给她讲故事、买衣服、落实户口、因为幼儿园的问题大吉还甚至调动了自己本来不错的工作,好在凛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两个人在相处中互相治愈着,经过了很多很多波折,欢笑与哭泣,最后因为有对方的陪伴两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了。

  

2】《蝴蝶》

一日,老爷爷朱利安的楼上来了一户新邻居,小女孩丽莎和她的单亲妈妈搬到了这里,刚来的第一天小女孩就因为没带钥匙进入朱利安的家里等妈妈,在等待的过程里她发现朱利安家里有一个房间养了好多好多蝴蝶,丽莎就属于那种常见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小朋友,朱利安很不喜欢,他把小姑娘赶了出去,却没想到自己外出寻找蝴蝶的过程里被丽莎缠住,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神奇的冒险之旅。

  

3】《奇迹》

这是一部关于小朋友长大的电影,海报上下方的两个小男孩是一对双胞胎兄弟,父母离异之后,弟弟跟着搞音乐的爸爸在福冈生活,哥哥跟着妈妈还有外公外婆在鹿儿岛生活,外公外婆经营着一家传统的和式糕饼店。兄弟俩的性格也不太一样,哥哥沉稳,小朋友少有的老成,弟弟就比较活泼,更容易快乐,一日,哥哥听说一条很了不起的新干线要开通了,也不知谁说的,在新干线开通当日两列高速列车交会的瞬间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也就是产生奇迹,目睹的人能够在这个瞬间实现他的愿望,于是一直渴求着父母复婚的哥哥就心动了,然后他拉着弟弟还有双方各自的小伙伴一起开始了这段寻找奇迹之旅。

  

4】《海蒂与爷爷》

海蒂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小姑娘,爸爸妈妈去世后姨妈把他带到了阿尔卑斯山上,她孤僻、古怪的爷爷住在这里,起先爷爷是不接受海蒂的,也不打算抚养她,但是海蒂的可爱与阳光渐渐感化了他,正当爷爷开始适应和海蒂一起的日子后,姨妈又把海蒂带到了城里给因为疾病不能行走的克拉拉做玩伴,海蒂一心想要回到山上,但是又不忍心伤害已经将她视为知己的克拉拉,同时,海蒂率性、天真、看上去不那么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也受到了克拉拉女管家的不容许

 

 

责任编辑:李会静

责任审核:魏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