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风生
一、校园风尚
连双筷子都省不了,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外卖垃圾
导语:外卖是伟大的发明,但是外卖造成的垃圾与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中国人每天能点2000万份外卖,这个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7年的外卖交易额会突破2000亿,2018年会突破3000亿,而到2020年,有可能到7000亿。
餐馆:怕投诉,连一双筷子都不敢少
日前,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日前将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起诉到法院,请求判令三被告对已经产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修复或承担修复费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不管此案最终结果如何,能够进入司法程序就是一件好事。
就目前所知信息来看,此案还颇有含混之处。比如,如何对外卖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评估?修复环境的工作由哪些机构来做?如果要承担费用,外卖平台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的起诉理由是,外卖平台在订餐的页面上,并没有给出要不要餐具的选项,而是直接配送。据说很多用户根本不需要餐具,“送来就扔了,想拒绝又没有途径。”
外卖造成的垃圾,餐馆、外卖平台以及消费者都有直接的责任。在这三者之中,外卖平台是新生事物,因为其迅猛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最容易被舆论所指责。事实上,外卖平台是行动最迅速的一方,差不多在这起起诉同时,美团和饿了么都在页面上增加了“自备餐具”的选项。
作为新功能,“自备餐具”选项旨在减少筷子和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用户如果选择“自备餐具”,可以获得一些积分奖励。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个新举措并没有取得预料的效果,不管消费者是否点击“自备餐具”,餐馆都会乖乖地把筷子奉上。餐馆的解释是,万一消费者并没有筷子,一次服务不周引来的差评,损失就比一双筷子值钱多了。
消费者的责任最大,但却无法追究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场景:上班的白领,随身携带一副碗筷。外卖小哥过来,餐食装在保温设备中,白领伸出自己的饭碗,外卖小哥把饭菜倒入碗中,白领的饭碗和餐厅的保温设备都可以反复使用。这样的画面,非常荒诞,它永远不会发生。即便每顿饭少花5元钱,白领仍然不可能选择这种方式,因为这违背了人性。
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免费(餐具),需要更多的优惠(买50省5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方便,吃完饭把所有的餐具都扔掉,是最符合消费者习惯的,因此,才有各种一次性产品的发明。
事实上,最能表达这一需求的产品是“方便面”,中国很快就成为了方便面大国。外卖平台是把方便面企业的理念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从消费者角度看,他吃到的东西,其实就是方便面的升级版。
如果我们承认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那么,在生产外卖垃圾这件事上,消费者的责任其实是最大的。但是,悲哀的是,这种责任是无法追究的。消费者出钱消费,这就是责任的终结,除此之外,他不会有任何责任。
前些年人们呼吁超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最后的办法是对塑料袋进行收费,但是,自己带购物袋去超市的人仍然很少,在人们需要一个塑料袋时,他总是能得到一个塑料袋,每个袋子3毛钱,又能起到什么阻碍作用?
还是由外卖平台来背锅
到底谁该为外卖垃圾埋单?最准确的答案,肯定是全社会。环境污染的恶果,最终会由全社会来承受。
但是,全社会的责任,最终会导致谁都没有责任。其实,大量白领在办公室用餐,节约了午饭时间,有可能做更多的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公司为解决外卖垃圾出过力。
算来算去,外卖垃圾的处理,责任还得由外卖平台来承担。我们承认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但只有这个外卖平台可以依赖。“我们不产生垃圾,我们只是垃圾的搬运工”,我们看到在这样的舆论中,外卖平台充满了委屈,这种委屈绝对是合理的,但是对此,我们也许只能耸耸肩。
就目前来看,外卖垃圾的这口锅,外卖平台似乎背定了。餐馆能以害怕被打差评为理由把责任推给消费者,但是外卖平台却不能。事实上,放眼全社会,除了外卖平台,谁又能承担这个责任呢?外卖平台作为一种创新,其实是把全社会的问题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只能从此入手来解决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也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可以预见的未来,点外卖会变得更贵,但是消费者已经习惯外卖,已经习惯不做饭,而街边的餐馆,很多也被外卖重构——到这个时候,消费者最终也必须为这一切买单。
二、青春物语
二十岁的年纪,做八十岁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的事
导语:二十岁出头,正好处在一个尴尬的年纪。似乎看透了生活,实质却依旧单纯;似乎应有尽有,实质却一无所有;内心身怀雄心壮志,却又不得不脚踏实地。到了十一出游季,来看八十岁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的出游打开方式吧!
1、走很远很远的路
每次去旅行,走路大概是必须的一件事。比起去那些到哪都在路上伸手拦出租车,然后和这个城市擦肩而过的方式,我还是更喜欢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个世界。曾二十八天徒搭于广袤无垠的西藏,也穿越在神秘色彩的鳌太,还行走于美丽的大西北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或者漫步在一个城市的街道上,感受一个城市和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氛围。只有这样从容的方式才有机会撞见不同的人,去发现发生在身边意外的惊喜。用自己的脚步去行走,这样可以在想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也可以兴奋的想要奔跑时也能随时狂欢。
然后,我会把每一天走的步数都捐出去。
2、搭乘最大众的交通工具
在旅行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像我一样去做这样的“蠢事”:为了听一对母子有趣的对话,到站了不下车一直听到他们下车为止。你应该也没有体会过一个背着70L的大背包去挤没有座位的公交车,像外星人一样被人从起点看到了终点。其实,乘坐大众交通工具可以带我到不同的区域,这样你可以观察到最真实的“当地人”。比如,乘坐地铁时,你会看到早晨匆忙去公司的上班族,也会遇见很时髦的类似要去参加party的年轻人们,还可以看看不同国家的人在车上滑着手机。有人下车,有人上来,有时候人们的脸上浮现的是笑容亦或皱着眉头在担忧,用一个车厢、一段路的时间好好捕捉这些城市百态
3、去寻觅舌尖上的美味
你知道你发现没有,当我们在一个城市旅行的时候。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里,你总会看到有些当地人会在下班回家时顺手提的袋子。如果这样你就不要犹豫,那肯定是让人每天都想吃的美食。就像去你重庆就要吃一次真正的火锅,西安要吃肉夹馍,去红河一定要吃烤豆腐一样……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而这些很有可能都是日后让你念念不忘,一闻到相似味道回忆就涌上心头的好滋味。
4、找一家不错的青旅或客栈
旅行中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便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聊天,成为朋友。
而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找上一家评价不错,环境还可以的青旅。然后可以一个人坐在里面静静的发上一下午的呆,又或者加入那些有说又笑的小团伙里面。如果一拍即合,第二天你也有了通行的小伙伴了。
这样的过程,都让一趟旅程因为温暖的人心而变得更有意义。你会发现有些人即使一辈子和自己身处不同的国度,心竟是如此相似与靠近。
5、早起去看日出或独自看日落
很多人去旅行,每天早上都会起的特别晚。而我不会所有美好的早晨都拿来睡觉,如果天气允许,我都会选择有去看日出。感受一个地方或者一座城市的第一缕阳光。抑或是在一个微风徐徐的傍晚,我会一个人走很远的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亲眼去见证太阳消失在地平线的那一刻。日出,是一种能让人兴奋的瞬间,随之红日东升,冲破云霄,大地开始升腾,那是生命的喧嚣。而日落,则是一天结束,那是一种归属感。
6、寻找那些“不热门”的景点
不知道这是不是国人的通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生活里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说是某某某地方商业化太严重了,某某某地方人太多了,某某某地方太没意思了……可是,即使这样到最后不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但去完这些地方之后,我通常还会想办法去找一些人不太多的地方走走逛逛吃吃。比如坐公交车路过一个看着不错的地方,下一站立马下车走回来看个究竟,或者看似一家能挖宝的二手店,又或者集结当地文艺青年的咖啡厅……
它们也许不有名,却绝对是你在旅行中最美好的偶遇。
7、拍下只一眼就忘不掉的陌生人
曾经行走在路上,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和我说:“孩子,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发现自己需要趁早。”也记得走在苏州的街道上,被一个奶奶喊着说我像好人,她手机坏了急着打电话看我能不能弄好。还记得那个24个小时硬座火车上的小女孩………其实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明显感受到,此生和这些人或许真的就只有这一面之缘。但是有的人你遇见就记住了,记住了就再也忘不掉了。
因此,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其实挺美好的,如果每个都不错过,成为常联系的朋友,反而会缺失那份初见的美妙。
三、稷下时讯
中国学生资助金额五年近7千亿 年均增超一成
1、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空前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持续推进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五年间又相继出台了6项新的资助政策,完善了11项原有资助政策。
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完善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将国家助学贷款标准从6000元提高到本专科生8000元、研究生1.2万元,并相应提高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贷款代偿标准;延长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放宽财政贴息范围;出台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校学生国家资助政策;将预科生和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培养单位研究生全面纳入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范围;将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由每年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由每年不低于1万元提高到每年不低于1.3万元。
2、学生资助资金投入快速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资助经费投入快速增加,资助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应助尽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间,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4.25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和营养膳食补助)。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8413.84万人次,增长至2016年的9126.14万人次,增长了8.47%。
3、学生资助内涵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理念,拓展功能,创新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之路。
在政策功能上,形成了助困、奖优和引导相结合的政策架构。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立足解决经济困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等侧重奖励优秀;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强化就业引导。各项资助政策互为补充,共成体系,形成了功能多元的政策体系。
4、学生资助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事业取得的长足进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质的飞跃。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教育公平这一崇高理念落地生根,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学费问题失去上学机会,充分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为生活费用发愁,不再因经济问题辍学或流失,可以踏踏实实地安心学习,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顺利地完成学业。
四、片刻光影
导语:秋日书单。心和远方,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你不准备出游的话,伴着秋日寒凉空气中温暖依旧的日光,翻看几本聊以打发时间书也是好的呀。
1、《城南旧事》— 林海音
全书以英子的视角来描述家里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看到有小孩子的天真,也有成人世界中的无奈,就像秋天的感觉,有阳光,但风微凉。这本小说也是有电影的。就是时间比较早,83年的,但是可能看起来反而比较符合小说原时代
2、李碧华小说合集
《青蛇》本中收录了《青蛇》、《秦俑》、《诱僧》,都被改编成电影过。张曼玉和王祖贤的青蛇更是让人过目难忘。《生死桥》是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田沁鑫导演,有贾乃亮、王子文和万茜《胭脂扣》本中收录了《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胭脂扣的电影,梅艳芳的张国荣是主演,讲的十二少与如花的故事。《饺子》本中收录了《潮州巷》、《钥匙》、《寻找蛋挞》、《猫柳春眠饺子地藏》、《饺子》。
总之李碧华的小说,看改编的效果就知道,都是“痴男怨女,悲欢离合”,人鬼妖神的七情六欲,粘腻,潮湿,挥之不去,印象深刻。
3、《穿灰色法兰绒套装的男人》— 斯隆·威尔逊
这本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一缕灰衣万缕情》,这中文名也是非常有些难以评价。不过可以去看一下电影。工作,家庭,爱情等等一系列的日常琐事所带来的人生思考与决定。如果你现在的生活学习状态比较麻烦,可以尝试下这本书,或许会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信念。
“我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可以让我的生活恢复秩序。”
4、《浮生六记》—沈复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后偕妻离家别居,妻子客死扬州。46岁时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责任编辑:李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