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2-04-12 天下大观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2-04-17浏览次数:29

 

 

天下大观第二期

 

世界银行预测:乌克兰2022年经济收缩45.1%,俄罗斯经济收缩11.2%

世界银行对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破坏进行了衡量,预测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内生产总值将出现两位数的下降,邻国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也将出现经济衰退。

此外,世界银行表示,欧洲和中亚新兴市场2022年的经济将收缩4.1%。而在俄乌冲突前,该机构曾预测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平均增长3%。世界银行预测欧洲和中亚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将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关于俄乌经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331日曾在报告中预测,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经济2022年将收缩20%,俄罗斯经济将收缩10%。报告称,乌克兰目前约30%企业已停产,电力消费量相当于冲突爆发前的60%。如果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数月内达成停火协议,乌克兰经济2023年有望反弹23%

 

加拿大政府禁止外国人未来两年在加拿大买房

美联社8日报道称,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加拿大房价上涨超过20%,房屋租金也在上涨。加拿大副总理克里斯蒂娅当天公布加拿大联邦预算法案,并宣布一系列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和需求的措施,限制外国人购房就是其中之一。

据报道,除了禁止外国人购房,加拿大政府还会向未来一年内出售房屋的人征收更高的税,不过这两项措施均不针对永久居民和外国留学生。此外,为满足购房刚需,加拿大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新房建设,并为首次购房者提供税收优惠。

 

高效利用弱磁能,新型收集器助物联网传感器“自发电”

“万物互联”是打造智能世界的一个重要引擎,也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发展物联网的一大挑战是寻找传感通信节点的自供能技术,以支持大规模、分布式传感网络的构建。

  针对这一技术挑战,我国多个领域都在积极筹划以图破解之道。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针对人体多参量生物传感器在无线场景下自供能入网难题,提出研究从人体获取能量的自供能技术;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针对配用电网络状态感知分布式传感器的供能入网难题,提出了磁电耦合自供能磁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的项目指南;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将攻关航天用微型压电振动俘能技术纳入指南范围。

  可以说发展分布式能源获取技术,实现环境中微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助力碳达峰的有效举措。

  对于环境微能源的回收利用,在振动能、辐射能和近场电磁能等众多可收集能源中,电力电缆、工业机械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杂散磁能由于其频率固定和分布广泛,比风能等低频能量获取效率更高,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背景下,对输电线路状态参数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迫切需要从架空电缆中俘获能量而构建可持续的自供能传感网络。

  就如小说《三体》中描绘的那个美丽新世界,杯子无需电源、电池,可以自加热,空中的飞车也不用电池,却能不停地飞,永远也不会没有电,都是由于电源用微波或其他形式的电磁震荡来发电而形成的无线供电场。这种技术其实就是目前用于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最初,人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这种传统线圈式感应取电装置。但是这种技术有着体积大、安装不便和难以耐受短时大电流冲击等突出问题。

  因而,人们开始研究一种由磁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俘能装置,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低频磁场能量收集的新选择。

  储昭强介绍,这种新型俘能器件是利用磁扭矩效应以及磁滞伸缩效应,再利用压电效应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其优势在于无需线圈式感应取电装置所需的闭合磁路,且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和对强电流脉冲的更高耐受度。

  储昭强从2016年开始接触振动和磁场的能量收集技术。从2016年到2021年,一直致力于基于传统悬臂梁式谐振结构的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这是一种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自由,且在自由端附加质量块的能量收集器结构。这种结构由自由端磁性质量块提供驱动扭矩,同时贡献了超过90%的等效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维持谐振器50赫兹的谐振频率不变,则难以单纯通过增加自由端磁铁的质量来增强磁—力耦合性能。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大多数研究的悬臂梁式磁—机—电器件仅局限于对强磁场,即大于5奥斯特磁场的能量收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公众可接触的5060赫兹交变磁场安全阈值为1Oe,而且环境中杂散磁场的大小一般也低于此参考值。因此也有必要探索适应于低场能量收集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基于“磁—机—电俘能器件如何降低自由端磁性质量块的等效质量”这一思考,储昭强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种两端夹持梁的设计思路。这种设计使磁—机—电俘能器件的两端都固定起来,采用一种二阶振动模式,降低了中心磁性质量块的动能,从而减小了其对谐振系统等效质量的贡献,在增加磁铁体积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系统在50赫兹弱场条件下的输出性能。

实验表明,在弱磁环境的相同激励条件下,该能量收集器在同等单位时间内可输出的电能是传统悬臂梁式结构的2倍多,完全可以使没有安装电池的传感器正常工作并与手机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一体式防雷绝缘子为配电线路提升“免疫力”

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统计,以浙江为例,近年来雷击造成的配网故障占全部故障的20%以上。在雷电活动较强的地区,雷击造成的过电压,可使绝缘子发生闪络而引起接地故障,或者破坏避雷器,从而引发跳闸、停电。

  国网浙江诸暨市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建杨介绍,该成果已先后在浙江、天津、山东、福建、江西等地开展应用,基于相关应用,2019年全年多增加电量销售额、节省抢修开支近5000万元。在应用范围内,因雷击造成的线路停电,从之前的年均423条次下降至12条次,大幅提升了配网架空线路的防雷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般而言,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被称为主网,直接面向用户供电的配电网络被称为配网。如果将主网比作动脉,配网则是毛细血管,后者串联着千家万户。其中,避雷器与绝缘子这两类部件,在电线杆上随处可见。传统方式下,二者彼此独立设计和生产,应用组装时需要调节间隙距离,配合默契,才能有效起到防雷作用。

  大量雷电冲击和实验测试表明,以往避雷器和绝缘子放电有一定分散性。二者的间隙距离、避雷器的金具结构等要素,直接影响防雷效果。比如,间隙距离过小会降低绝缘水平;过大的话,会造成导线上电压过高,雷电不易被释放,可能击穿其他设备。

  “联合团队通过一体式结构、电压分布优化控制技术等,固定了间隙距离等参数,有效提升了绝缘子雷电耐受力以及限制雷电放电路径。”黄建杨说,一体式结构更便于安装,工人原来组装一套防雷设备需要15分钟,现在只需花3分钟拧上三颗螺母即可。

  由于雷击电流陡度大、时间短,雷击监测数据采集困难,雷击故障点难查找,防雷装置异常无法提前预警,易造成保护失效。研发有效的智能化雷击和故障判别手段成为研究热点,比如通过弱电技术来解决雷击故障查找、识别,故障快速恢复等传统难题。

  “防雷装置遭到雷击后,可能就留下一条缝甚至一个点,很难查出故障源。”黄建杨说,一旦发生雷击停电,工作人员可能得集体巡查,排查避雷器的故障。他就曾沿着一条线路查了两天两夜。国内外也尝试过相关研究,但效果很有限。

  针对相关难题,联合团队设计了适用于绝缘子的内置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可对电流进行采样和计算分析,实现精准故障识别。同时,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等,使配网架空线路防雷绝缘子具备感知连接功能,并搭建起了通信和自组网。

为确保防雷装置稳定持续地传输状态信息,联合团队设计了“太阳能+电池”的供能方案,利用控制器判断两种供电方式的电压大小,保证时刻采用高效的供电方式。其中,电池一次充电可工作3个月。据悉,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成果被认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新网评:让魔都在“打怪”中升级

连日来,上海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持续在两万人以上,疫情高位流行,上海战疫正处最紧要的关键阶段。这些天,通过新闻,我们能看到一些上海战疫的实况。这些天,互联网上有关“上海”和“上海人”的话题很热,一些贴标签、“地域黑”的指责、讥讽甚至谣言引来网友围观。其实,3月以来,这波奥密克戎疫情是对上海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国的一次检验。

在这场大考中,上海是每一个上海人的上海。在2500万人口的城市抗疫,上海这一仗必定要全民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守护者,每一个人又都被守护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既要求每个人在防疫面前都讲原则、守规矩,为自己负责,对大家负责,同时也要求防疫工作更精细化、人性化,不仅有力度,而且有温度。

在这场大考中,上海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上海。15个省份3.8万余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来自各地的保供大军为上海输送物资,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奔赴上海建设方舱医院……我们再次看到“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第一大城市应对奥密克戎,上海正在全体动员、全力以赴。正如一位上海医生所言,上海之所以叫“魔都”,就是因为它总能化解掉各种难题,在“打怪”中升级。

 

央广时评:尽锐出战,绝不“躺平”

48日、9日,全国连续两天累计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千,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超2万,说明疫情仍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与病毒鏖战的关键时刻,各地区各方面尤其要坚决摒弃“躺平”意识,聚焦关键重点,压实各方责任,统筹一切资源力量,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越是艰难险阻关头,越能考验忠诚担当。自3月疫情反弹蔓延后,全国许多地方一大批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扎根社区,投入到资源调度、统筹协调、核酸筛查等繁重工作中。事实一再证明,高高飘扬的党旗,不仅是昔日硝烟弥漫战场上的主心骨,也是当下疫情防控战场上的主心骨。哪怕现实困难再多,只要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落细党中央决策部署,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群众就有信心、有盼头、有干劲。

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这波疫情防控阻击战,万众一心是根本。不可否认,由于长时间的常态化防控,个别地区、群体出现厌倦、麻木心态和焦虑情绪。各地各部门对此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保障民众生活和就医需求;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也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对疫情防控措施和一线人员给予更多理解、体谅和支持。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终将迎来战胜疫情的胜利之光。

尽锐出战、绝不“躺平”!中国,战胜今日之艰难,必将迎来更灿烂春光。

 

杨柳青年画等入选天津市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市共计30个项目入选。

其中,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津派花丝镶嵌技艺、风筝魏制作技艺、杨村糕干制作技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等已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整体列入天津市第一批目录。

建立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旨在重点选取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并且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国家或天津市文化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

 

“为奥运喝彩”组委会将推出“拥抱巴黎”文化活动

“为奥运喝彩”艺术总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范扬表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舞台和文化盛会,它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规则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为奥运喝彩”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盛大节点通过艺术创作对外展示中国文化,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多元化补充提供了重要助力,为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提供了展示内容。

“为奥运喝彩”艺术写生团在团长何加林的带领下,于项目启动以来笔耕不辍,通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方式持续记录多个奥林匹克赛场内外的精彩时刻并通过展览呈现给社会大众。何加林表示,几年间,“为奥运喝彩”在海内外数十座城市成功举办了近百场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系列活动,联动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各省市美术家、书法家协会,通过奥林匹克的平台,向全世界展示独特多彩的中国文化与时尚魅力。

谈及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奥运喝彩”艺术总监崔景哲表示,巴黎是一座年轻又古典的艺术城市,对于世界年轻人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拥抱巴黎”项目是一个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我们青年艺术家将努力参与其中,通过中国艺术的方式去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优秀文化,通过画笔描绘出更多彩的人文世界,去号召和引导年轻人。

 

 

播音主持:吕咸杰 李晓梦 李泽宇

责任编辑:韩文靖 任信清

责任审核:尹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