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21-10-22 锦瑟如歌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21-10-23浏览次数:65

 

锦瑟如歌第六期

 

一、阳春三月桃花酥

河南大学第六届两宋论坛举办

一年一度的两宋论坛,是开封和杭州两座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载体,也为宋史研究的专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形成了很多惠及杭州和开封发展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两宋文化的重视,掀起了复兴两宋优秀文化的热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河南大学正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百年名校振兴。作为本次论坛举办方之一的中原发展研究院,以“研究问题,服务社会”为基本理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方案和政策建议,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智库。开展两宋时期都市化发展历史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对完善当前中国都市圈发展理论和模式,特别是杭州都市圈建设及郑开同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参会人员提出王国平提出汴杭两城要携手寻找共通的兴奋点,这种‘兴奋点’要能造福一方的老百姓,提出汴杭两城可以把联手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起申报两宋皇城大遗址等作为两个城市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盛夏白瓷梅子汤

梁思礼

1980518日,甘肃酒泉基地,一枚型号为“DF-5”的导弹成功点火发射,从此中国具备了跨洲核打击能力。东方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了!

从一无所有,到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导弹便是国家的底气。有一个人,值得我们铭记,他就是为国造“东风”的梁思礼。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叫梁启超,大哥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二哥是考古学家梁思永。梁家一门,个个成就斐然,梁思礼生来聪慧,又比顽皮可人,给埋头治学的梁启超带来不少欢乐。

1935年梁思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耀华中学。读完高中后,在母亲朋友帮助下,梁思礼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于是母亲变卖家当,凑足了四百美金给儿子梁思礼做路费,1941年梁思礼登船留美,母亲把买完船票余下的一百美金包好,交给梁思礼,交待儿子:我能做的也就这些了,余下的只能靠你自己了。

17岁的梁思礼,随三姐梁思懿跨国走上求学之路。只是这一走,便是八年失联......

梁思礼到了美国不足半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他失去了家庭联系和经济来源,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活,在罐头厂装过罐头,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吃冻豌豆熬过暑假,住零下四十度储物室,险些冻死。

梁思礼的外甥女周念慈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第一个寒假他没地方去,就在外甥女那里度过,第一次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增强了他的进步倾向。

由于心中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学习一门工业技术,学成回国之后改变中国人老受人欺负的现状,于是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嘉尔顿奖学金,毅然决然的转到有“工程师的摇篮”,“美国航空航天之母”之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

1945年,梁思礼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当时美国一个有名的无线电公司接受了他,到美国公司工作,随时会被抽调去当兵,这是梁思礼不愿意的,童年没有父亲的陪伴,但父亲梁启超的精神,尤其父亲的爱国赤诚之心,深深影响着梁思礼,他最后决定继续上学。

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半工半读,继续勤工俭学养活自己,日子过的一直很拮据,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并且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月,得知新中国成立,梁思礼一方面动员留学生回国,一方面以身作则,带头回国。在身边人的眼里,梁思礼毕业后肯定能顺风顺水地进入美国上层社会,拿着丰厚的薪酬,过着舒适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青年才俊会不带半分眷恋地,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回到彼时真正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三、金秋冰糖蘸雪梨

记忆深处的故事

站在山西左云张家场村的瞭望亭俯瞰,樟子松叶茂枝繁、连绵成片,聚拢成一片林海……这种多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树种,为啥会在左云这片黄土地上旺盛生长?

关于这些樟子松的来历,左云县群众口口相传:“2003年,有位将军退休回乡,脱下军装、扛起锄头义务植树18年,种下了200多万棵树。”

这位种树的将军,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绿化将军”的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戎马倥偬40年,退休回乡后的他,不顾疾病缠身,奋战在绿化荒山、防风治沙一线,书写了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精彩人生。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张家场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区域。早年的张家场村,大部分区域都是荒山荒坡,黄沙肆虐、尘土飞扬。“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是这个小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有村民回忆,小时候每天早上起来,透过油纸窗往外看,屋外漫天黄沙,上学走路都要用胳膊挡住脸,风沙刮在身上噼啪作响。

时过境迁,村里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遍地是樟子松、云杉、油松。记者行走在林间,阳光穿过树叶打在脸上,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天空在绿树的掩映下蓝得耀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啥好都不如空气好!自从有了这些树,我们村也有了湛蓝的天。”一位面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人说。这位老人就是张连印。他身着旧迷彩服,手上拿着铁锹,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朴实的农民,而不像退休的将军。

就在这片绿树成荫的茂林中,张连印将他植树的故事娓娓道来……

2003年,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站在山上,望向河尾滩旁的荒山秃岭,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这3000亩荒山上种树!

签合同那天,他当场表态:“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2004年春,张连印在一片荒滩上建起平房安营扎寨。几间低矮的平房,既是他的家,也是库房。院里停放着一辆已经掉漆的面包车,是张连印在2015年花4万多元买的,也是最值钱的家当。这些年,他就开着这辆面包车,每天带着镐、锹和树苗,翻山越岭上山植树。除此之外,张连印连政府提供的退耕还林补助都交给了乡亲们。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很快,老两口的积蓄就花光了。

资金有缺口,全家人倾囊相助,找亲戚朋友,多方筹措,大女儿用刚买的新房抵押贷款了20万元;儿子拿出了仅有的10万元积蓄;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并贡献了出来,这才凑够了启动资金,解了张连印的燃眉之急。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

 

四、清冬火锅奶茶串串香

第三届古旧书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近日,第三届古旧书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本届古旧书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资深古旧书商、知名藏家书友携元刻本、明清古籍、珍稀民国图书、晚清民国期刊、毛边本和签名本等特装图书亮相。其中,清同治年间江西书局用嘉庆原版重修元刻本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最为引人注目。

胡适所著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原版、清末刊物《新民丛报》等重量级收藏品也在2021年的展出中同时亮相。在古旧书博览会现场,书商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做古旧书生意十多年了,2021年是第二年到北京参展。展位上的书都是平日在古玩市场、书店、拍卖会等地淘来的,本次带来的古旧书以线装书居多,2020年共售出几万块钱的古旧书。

张先生是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的一位古玩店主,手拿一本《张旭草书帖》的他正为其他藏友介绍这一刚淘到的“宝贝”。张先生的主要目标是淘到一些手写本,像这样的字帖也是自己收藏的主要领域,在逛的时候也会和朋友们聊天,讲讲这些藏品的故事。

与以往两届相比,2021年的古旧书博览会更加注重互动体验活动的引入。除延续往届“你读我送、帮您找书、以书换书、古籍鉴定”等一系列经典活动外,还新增汉服沉浸式阅读体验活动、镭射雕刻体验活动。童趣书市、公益鉴宝等也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学生及文玩爱好者参与到本次书博会活动中来。

据悉,本届古旧书博览会由潘家园市场与孔夫子旧书网联合打造,二者通过深度合作等方式持续打造古旧书品牌,共同致力于古旧书行业长足发展,为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播音主持:王振康 刘金龙 刘 

责任编辑:张梦瑶

责任审核:吕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