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18-09-15 多情之岸 笔下留欢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18-09-16浏览次数:32


多情之岸 笔下留欢第一期



【此间风雅】

谈鹤

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而便有仙鹤的说法,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在中国,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除此之外,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为长寿仙禽,据说鹤寿无量,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鹤常为仙人所骑,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翔云的形象出现。
  鹤也常和松被画在一起,取名为“松鹤长春”、“鹤寿松龄”;鹤与龟画在一起,其吉祥意义是龟鹤齐龄、龟鹤延年;鹤与鹿、梧桐画在一起,表示“六合同春”。画着众仙拱手仰视寿星驾鹤的吉祥图案,“群仙献寿”图。鹤立潮头岩石的吉祥图案,名叫“一品当朝

鹤、凤、鸳鸯、苍鹭和黄鸽的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五种社会关系。其中,鹤象征着父子关系,鹤成了道德轮序父鸣子和的象征。

 

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的典故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用来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梅妻鹤子”。

 

放鹤亭记(节选)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放鹤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谪贬徐州时所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这篇记有明显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苏轼想以此说明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

全文主要通过活泼的对答歌咏展开,写出了隐逸者信然自适的生活图景和不为时事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现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神往。文中写景形象生动,主要着笔于“鹤”,借鹤的“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表现山人超尘出世之姿。写鹤亦是在写人但思想性较差,消极避世的意味

 

《鹤群翔空》(节选)——日本小说家江口涣

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

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苍鹰不知何时已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
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叫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
    苍鹰消逝很久之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
    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终于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这时,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成圆形队,向高空飞去。

作者以鹤鹰之战为核心,以战前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为铺垫,以战后救助伤鹤为深化,表现鹤群强大的凝聚力,在强敌面前的那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的精神尤为壮烈,全文始终凸现了整个民族的“团队”精神。

 

人生剧院

音乐剧《猫》

在众多的舞台剧种类中,大多数人都最喜欢音乐剧,因为它表现形式灵活,易于创新,用音乐渲染推动剧情容易调动观众情绪,并且现代先进的舞台技术能将内容表现的更为丰富。与其说这部剧是百老汇最成功的音乐剧,不如说是百老汇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982年10月7日,耗资620万美元的《猫》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首演,成为百老汇最受欢迎的音乐剧,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每周8场,星期一休息,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猫》在美国演出时间相加总长为16年零2个月,仅这一出戏在全球演出的总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到2000年6月该剧正式宣布停演时,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场。该剧创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场演员各有各的绝活,片中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莲娜扮演,她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

音乐剧《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猫格里泽贝拉以一曲《Memory》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音乐剧《猫》中有各种各样的猫,有领袖猫、迷人猫、魅力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音乐是根本,但传唱度如此之高的剧目应该只有这一部。《猫》的音乐共由二十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Memory》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Memory》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经典歌曲,并被前后录制了600余次,多次获奖。

除动人的音乐外,《猫》剧中的舞蹈也算得上是音乐剧中的典范。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活泼热情的踢踏舞,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编,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让人激情澎湃。

此外,不得不提的则是《猫》的舞台及造型。它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观众可以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1500多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变出“魔术猫”。

《猫》的服装全部按照每只猫的形象特征来设计,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如果你观看时并不盯着字幕,那么你真的可以认可,在场景中跳来跳去的,并不是穿假猫衣服的人类,而是真的把它们代入了,把他们认为是另一种生物。

 

文化苦旅

柳侯祠

柳侯祠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原名罗池庙,现在改名为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

说起柳宗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他所作的许多诗大家肯定都背到过,最开始陪伴我们的是或许就是那首《江雪》了吧,小时候读《江雪》,便被诗中营造的肃杀、孤独的氛围感染了,那时候还小,并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长大之后一遍遍地读《江雪》,在里面看不出一点烟火气,太冷清、太孤独了,也由此更加理解了被贬偏僻之地的柳宗元的郁闷与寂寞。

柳宗元先是被贬到永州,后来又被贬到柳州,最终也永远的留在了这里。柳宗元再被贬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还有他在文学领域的建树,因此,在他故去之后,这座流传千年的柳侯祠也随之诞生。有关柳侯祠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来到柳侯祠,总有一些人被触动,有感而发,留下墨宝。

北宋时,阳朔县令陶弼到柳侯祠游览时留下了《思柳亭》、《柑子堂》等两首小诗,来纪念柳宗元。元代的礼部郎中陈孚写下了《马平谒柳侯庙》。明代的刑部郎中戴钦写下《谒柳子厚祠》等诗。清代及现代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在游柳侯祠时留下的诗词、楹联就有183首,这足以看出柳侯祠的文学价值之高。

在余秋雨所写的《柳侯祠》里,我们跟随着余老先生游鉴了柳州柳侯祠古迹,也感受到了他对中国贬官司文化和贬官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反思。

柳州白莲洞

离开柳侯祠,便随我们去白莲洞看看吧!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离柳侯祠不远,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说起柳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追溯到3万年以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柳江人”遗址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

白莲洞自然环境奇特,迂回曲折的洞中狭道全长1870多米,溶洞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洞穴底层,全长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终年不息。洞前有湖泊遗迹,周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白莲洞的洞穴堆积层中还曾出土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原始夹砂陶片等文化遗物。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以“柳江人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民族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与自然山水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上地造天设的“天然大盆景”,使柳州这座具有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具特色与魅力。

 

【静书年华】

《朋友和其他》——杏林子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是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路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稀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而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而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一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而活,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种恶作剧的窃喜。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责任编辑:张超华

播音主持:李衍豪  莉 金瑞鑫

责任审核邢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