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播台  下午时光
2018-06-01 翰林书院

发布者:王昊发布时间:2018-06-01浏览次数:108


【翰林书院】第十一期


  1. 古韵缠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写于1989113日,距诗人海子在同年遗憾离世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作者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这篇诗歌便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这首诗的创作契机也有可能包含”情诗“的成分,“大海”也可能有具体所指。海子在去世之前一段时间里,与已经分手并移居深圳,还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恋女友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据此推测,这一“大海”意象,应与对海边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恋女友的想象有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二、流金岁月

不变的总司令——朱德同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将会通过三个故事更加深入的了解朱德总司令。

1、朱德的扁担

1928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lóng]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五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lóng]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2、朱德与史沫特莱的故事

19371月,在丁玲的陪伴下,史沫特莱从上海风尘仆仆地赶到延安。抵达的当天晚上,她迫不及待地采访了朱德。后来,史沫特莱在一本书中写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围绕着他的名字,人们编织着上千种传说。因此,初到延安时,我以为见到的将是一个坚强英勇、脾气暴躁的大人物,其滔滔不绝的论断几乎可以使森林燃烧的钢铁般的革命者。”见面之后,她对朱德的印象完全改变了:“要不是因为他身穿制服的话,很容易把他当作中国哪个村子里的农民老大爷而忽略过去。”

当史沫特莱提出请朱德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朱德颇为惊讶:“为什么呢?”史沫特莱郑重其事地解释道:“因为你是一个农民。在中国,每十个人中就有八个人是农民。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农民向全世界谈到过自己的经历。如果你把故事都告诉我,也就是中国农民第一次开口了。”在史沫特莱的一再要求下,朱德答应了向她讲一讲自己的往事。朱德终日忙碌,因此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与史沫特莱交谈,而且每个星期只能抽出两三个晚上。

19378月,卢沟桥的战火中断了史沫特莱的采访,朱德率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考虑到部队要经常转移、作战,为了史沫特莱的安全,于是,朱德决定请史沫特莱离开战区。史沫特莱开始执拗地不愿离去,经朱德再三劝说,才不得不离开。

3、朱德二十年的中南海岁月

1949年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入住中南海时,在丰泽园内中心偏西处选中了一座院子,名为“含和堂”,后又住进永福堂。彭德怀迁进中南海后,朱德把院子让给了自己的这位老副手,搬到了乙楼。

在革命战争中,朱德就一直以艰苦朴素著称。上了井冈山后,他与战士穿同样的粗布衣、吃同样的伙食,并一起挑粮,“朱德的扁担”这一真实故事长久流传。当时陈毅前往上海,在向中央的汇报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群众与敌兵俘虏初看见鼎鼎大名的红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顶多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

朱德进入中南海后,他的朴素品质也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共中央机关刚进中南海时,实行的还是供给制,除了个别人外,几乎所有高级首长家里都还没有厨师,大人、孩子都在食堂吃饭,分大、中、小灶。当时,朱德一家和林伯渠、伍云甫两家在同一个小灶吃饭。据伍云甫的儿子伍绍祖回忆说:“当年在小灶吃饭,印象特别深的是凭券就餐,每人一券,一张餐券有烟盒大小。


三、珠海拾贝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本期珠海拾贝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四友。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因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说,君子之器,象征正德。因此,琴亦正乐。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纲鉴易知录》:伏羲斫[zhuó]桐为琴,绳丝为弦;绠[gěng]桑为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徵羽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琴发明的地点在今鲁西豫东地区。

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而“琴”字从“今”,强调“当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而言,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也是此理。这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经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中国历代绘画,既以中国传统毛笔和墨,在宣纸和绫绢上所作的画。为了区别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方绘画,统称为中国画或简称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是对无生命的山水景物融入了作者的情、意、趣。宋徽宗的精巧雅致,人工描绘痕迹,透出皇家美趣;苏东坡把顽石、枯木画得随意自在而虚寂,正是他达观、自得的心态使然;八大山人的顽石,岌岌可危,不能说与他内心的苦闷和虚无情绪无关;齐白石以特殊的视角,一个圆加上几条线就把牛的特征提炼出来,西方人可视为符号,中国人则视为大写意趣味。


四、静听物语

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

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是当代最优秀的侦探小说家之一,在亚洲地区,东野作品在同类书籍中的畅销程度与影视改编热度都无出其右。至今出版作品80余部,被搬上荧屏的就有20余部。尽管东野圭吾本人打怵上电视,但对自己作品的影视改编都十分宽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东野圭吾的三个阶段来了解一下他的发展史。

1、童年不学无术偶然成松本清张粉丝

1958年,东野圭吾生于日本大阪一个普通的小生意人家。童年的东野不仅成绩平平,对阅读也兴趣寥寥,跟所有同龄男孩儿一样,醉心于哥斯拉与奥特曼,看不出一点成为作家的潜质。作为第一代“电视儿童”,母亲和学校老师试图引导他读书的种种尝试不仅毫无收效,反而适得其反。他唯一看进去的人物传记《伽利略传》让他得出的结论只有“科学伟大→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

进入高中后情况发生了转机。高二时,东野偶然读到小峰元的乱步奖作品《阿基米德借刀杀人》后,对推理小说产生了兴趣。其后他扫荡了二姐的书架,迅速成为松本清张书迷,并萌发了写推理小说的念头。敢想敢做的他一鼓作气完成了自己从未面世的处女作《智能机器人的警告》,连后记也没忘写上。东野伏案疾书的创作热情一度被家人误以为他是改邪归正,开始潜心向学。

写完处女作后,东野又着手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二篇作品《斯芬克斯的积木》,但由于高考在即以及创作热情消退,第二部习作《斯芬克斯的积木》花了四年才完成。当他将成稿展示给大学同学和女友时,大家都不喜欢。于是,本来也只是写着玩玩的东野,一时搁置了写小说的事业,专心搞社团和联谊活动。

2、毕业后成公司职员初投稿杀入“乱步奖”第二轮

1981年,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毕业的东野进入日本电装公司,成为一名技术人员。但他始终难以摆脱混日子心态,天天考虑转行,甚至想过去考教师资格证。就在这时,他读到乱步奖获奖作品书后附带的投稿事项,第一次产生了认真写小说的想法:“写小说不花钱,可以边工作边写,如果能得奖,说不定有大笔稿费收入,也许还能买房,百利而无一害。”

就这样,东野着手写起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首部作品《人偶之家》。这部作品的创作并不顺利,因缺乏经验,连草稿也没打的东野在写作过程中感到故事越编越难,人越死越多,写到后来已经不求获奖,只想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投稿字数要求下限,把稿子投出去。

这部作品虽在截稿之前勉强写完,但东野觉得自己水平太烂,根本不可能获奖,马上着手准备起下一部创作。他给自己定了五年期限,决定如果五年没得奖就承认自己没有天赋。不想《人偶之家》初试水就闯入了乱步奖评选第二轮,第二年的《魔球》更是一举杀进最终轮评选。接下来的《放学后》则直接为东野拿下了乱步奖,并带来了超过十万册的销量,凭借此次获奖,东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作家生涯。

3、不被文学奖项青睐却是影视圈金字招牌

19863月,他辞去工作,只身前往东京。但等待他的却是漫长的透明时期。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以追求畅销为先,一直着力配合出版社的热点,每年稳定出产数部作品。但在获得乱步奖后,他的作品都没能再现《放学后》的辉煌战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常一起玩耍的作家团体“雨之会”同伴中,大泽在昌崭露头角,宫部美雪包揽各种文学奖项,只能在一边摇旗呐喊的东野好不落寞。原本不甚在意的各类文学奖项,也在接连落选十数次后成为他心头之刺。不受评论界青睐的日子持续很久,东野一度痛感“评论家的信息操控可以彻底打垮一个作家。”

漫长的低潮期后,1999年的长篇小说《秘密》被搬上大银幕。同年,《白夜行》小说也大获成功,将东野的创作生涯推至巅峰。尽管高产畅销没有立刻改变东野的获奖运,但此时的东野已经成为了备受出版社和影视圈青睐的当红作家。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轰动性成功,并终于拿下渴望已久的直木奖后,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东野名利双收。

此后的东野依旧保持每年两到三部作品的创作节奏,每部作品的畅销程度都无出其右,东野的名字本身就是卖钱的金字招牌,不仅小说成功,影视剧作也往往风头无两。



责任播音:赵俊吉 殷悦佳 李衍豪 曹  硕 井雪雯 李  晴 王  莉 李柯芸

责任编辑:周香芹 宋慧

责任审核:贾文倩